在日本,有这么一个宅男。
他宅了三十多年,从来没出过家门,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家里的院子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人好怪哦,肯定是个油腻的死肥宅。
但其实,日本人乃至全世界,都对他顶礼膜拜。
他的故事,还被拍成了一部电影——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海报上的两位老人,可是日本演艺界神仙级的大拿——
一个,是黑泽明的御用男演员,山崎努。
一个,是是枝裕和的缪斯女神,树木希林。
这两位合体演绎“熊谷守一”的故事,简直暖心到让人暴风哭泣。
可惜的是,树木希林老奶奶已于今年9月去世,以后在大荧幕上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这部影片,也算是她的遗作之一。
而今天,影片的主角熊谷守一,到底是谁?
日本著名的野兽主义画家,被誉为“画坛仙人”。
他一生97年之中,有30多年都是在家中度过,从来没有出过门。
那么,他在家中都干些什么呢?炼丹修仙吗?
不不不,只是发呆和观察而已。
他会呆坐在池塘边,对着游来游去的小鱼思考半天。
也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专门对着地面凝视一整个下午。
最后得出结论:蚂蚁是先迈开左边的第二条腿爬行的。
会对着手里的石头发呆。
然后将其从手心转移到膝盖,最后宝贝似的装进口袋里。
仅仅是一枝叶子而已,也能让童心未泯,充满想象力的老爷子发出疑问——
你们一直都在这里的吗?
有时候,还会拉上自己的学生一起观察。
说真的,刚一打开这部电影,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部小型自然纪录片。
这间院子,有花草树木,虫蚁鸟鱼,还有一个挖了三十多年的地下池塘。
以上,就是熊谷守一全部的生命。
每天早上,老爷子穿戴整齐,认真而郑重。
因为他要出一趟“远”门。
绕着花草之间的小路一直走,和石头昆虫对话玩耍,最后来到地下池塘,看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鱼儿。
从池塘爬出来之后,老爷子陷入了迷茫,这是哪啊?
看清之后才发现,哦!原来是自家的花园。
他还会很皮地对太太说:
池子好远啊。
显然,熊谷太太也是一个“戏精”:
您加油。
这么一对平凡又可爱的夫妇,外加一个乐观开朗,脾气超好的女仆。
三个人,过着粗茶淡饭,舒适怡然的日子。
然鹅,熊谷家虽然看起来是世外桃源,但每天都是方圆十里最热闹的。
因为熊谷老先生,可是日本国宝级的画家啊。
他虽然人在家中坐,名声却永流传。
对世人来讲,能拥有老先生亲手写的一副字,就够拿回去吹一年了。
别的不说,光是熊谷家的门牌,就被人偷了无数回。
写了又偷,写了又偷…
以倒卖熊谷守一写的门牌为生,差不多也能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
每天,来熊谷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有让熊谷老先生帮忙写字的邻居,有不远万里前来求字的客人,有拿着相机和小本本,记录老爷子日常的学生。
他们虽然尊敬,但总是像观察稀有动物一样看着熊谷老先生。
而熊谷老先生,更多的是羞赧,无措,怀有善意。
他避世三十多年,终日与花草虫蚁相处,内心如同孩子般纯净简单。
面对形形色色的来客,这个好奇宝宝也在悄悄地观察着。
显然,他不喜欢家里的人越来越多的感觉。
所以,当日本最高*府打来电话,要授予他文化勋章的时候,老爷子风轻云淡并果断地拒绝了。
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啊!
但他却觉得,接受了那东西,又会有好多人来自家游玩了。
委委屈屈的小表情
不仅众人惊呆。
电话那头的*府官员,也是一脸懵逼,久久不能回神。
老爷子对文化勋章不以为然,回过头来却能对太太严肃而郑重地宣布:
不要把咖喱和乌冬面一起做啊。
嘿!
乌冬面还能有文化勋章重要吗?
其实,在这个讲究功利,追逐欲望的社会里,更多人在乎的是身外之物。
他们生怕在金钱名利场上被放弃,被超越,所以只能不停的往前跑。
对他们来说,熊谷老爷子很怪异。
三十年不出门,整日观察一些最简单最无趣,也毫不起眼的花花草草。
但其实,正是这一方小小的乐园,才是他所有的精神世界。
他尊重生命,始终怀有善意。
在他眼中,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而复杂的。
即使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上面的纹路,也好似隐藏着整个宇宙无穷的奥秘。
这样一个可爱的怪老头,总算让人明白了沈复《浮生六记》的意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方寸庭院,观照万生。
这一生,足以。
即使世人不懂得这种乐趣,依然对老爷子的字画求之不得。
因为市场价值更高。
其中有一个从信州慕名而来的客人,要为自己新开的温泉馆求字。
老爷子只需在木板上写下“云水馆”三字即可。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老爷子任性得很。
他只是在上好的木料上写下了自己喜欢的字词:
无一物。
一时间,气氛有点尴尬。
众人都劝这位客人,将温泉馆改名为“无一物”。
其实,相比较之下,“无一物”这个名字的境界更高。
而且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导演是在用这个词,表达熊谷老先生仙风道骨,超然出世的人生态度。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小小的庭院,却是大大的世界,是熊谷夫妇纯粹而富足的心灵净土。
三十年如一日,这一方院子始终保持足够广阔。
其实,你的世界也一样。
它的大小,从来都不在于其范围,而在于你爱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