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书签524记一忘三二
TUhjnbcbe - 2020/6/5 21:13:00

天气向好以来,也开始到处走走。

前几天跟阿关去百花洲,寻一家网评不错的咖啡馆。开车过中山路时,当年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我们都感叹,好几年没来东湖这一带了。我顺便让她带我去万寿宫看看,翻修了好几年,修好后一直没去过。人人都说很难看,也没什么好逛的,阿关也这么说,不过我还是想去看看。

车过时看了一眼,瞬间懵怔了。竟然这么难看……

我一度以为外立面是翻修成了仿古建筑,没想到做成了水泥灰墙的仿民国建筑,也不知是谁设计的立面,不伦不类,看着完全没有进去的意愿。

老城区拆拆改改,跟中山路一样,都已不复当年。我想起在佛罗伦萨时,多年过去了,但丁和贝缇丽采相遇的那座廊桥还在,廊桥两边的*金铺子还是旧样子,但我和阿关0多年前逛的街巷和小店,却已经换了模样。

我们在老城区的街道被迫绕了个大圈,以往那些熟悉的街名曾在我脑中畅行无阻,结果现在单行道、修路、修地铁各种堵截,我们最后能开到状元桥,真是实属不易。

幸而东湖还在,百花洲还在。只是周边的一切都变了,湖上行着的也不再是我们当年划的小木舟了。

东湖两边是新修的湖滨观光带,湖边走着还是挺舒服。两边临街多出了一些咖啡馆、茶室,选的地方是不错的。我们要找的咖啡馆也在这附近,咖啡和豆乳蛋糕的味道都还不错。一切都是新的,但也算是以后的新去处了。

我对阿关玩笑说,一开车回中山路,南昌话都逼了出来,看来我们是在高新区扮淑女的时间久了,忘了当年混万寿宫一带的烟火气了。于是,喝完咖啡,阿关决定带我去找以前很跑火的高师傅粉店,居然还在,吃了拌粉和墨鱼肉饼汤,才感觉这一趟圆满了。

我们常常感叹时光的流逝,看来时间不只在流逝,时间是在取舍。

如同我们的城市、如同我们的记忆、如同我们遇见的人与事,如同我们读过的书一样,都在取舍,忘记是常态。

****

江西籍的诗人*庭坚,曾有诗云:

少时诵诗书,贯穿数万字。

迩来窥陈编,记一忘三二。

他说,年少时诵读过的诗和书啊,少说也有数万字,可最近翻翻以前看过的书,竟然大部分都忘记了,三分只记得一分。这话听着真像我本人,这几个月翻看家中旧书,都是以前读过的,也是大部分没什么印象了,若不是有些作过注记,真以为没读过。宋四家之一的*山谷尚且如此,何况你我。

李娟有本书,便是取了这首诗的一句为书名。原是前两年春节前在青苑书店买来读过的。便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我又重读了一遍,果然常看常新。

《记一忘三二》,李娟。中华书局出版。

我觉得当代散文写得好的人,其实少。

这些年出的散文、随笔很多,但能记下的作者,也不过二三。李娟,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她的文字某些地方有点像杨绛,字里行间纯然通透、又风趣诙谐,行文浑然天成,又难得真诚,有一种天赋般的语感。

知道李娟的人,大概十年前都看过她的《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以及《九篇雪》。一个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在贫瘠荒凉的边陲之地,跟着母亲放羊、做裁缝、捡蘑菇、一边迁徙生活一边写作的姑娘,凭着一本书,突然出现在众多读者的眼前,刷新了世人的眼界。

有些人一出手,便与众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阅读经验:有些书,你原本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翻过几页,你心里就会“啊”的一下,有一种比超出你预期还要震动的感受。比如卡尔维诺,比如刘慈欣,比如李娟。卡尔维诺让你觉得语句与结构这个东西真是玄学;读刘慈欣的书感觉是,文笔真是……一言难尽,但故事与架构却撼动人心。

而李娟的文字,是天籁。

她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沁入了你的内心。文字很直白,但就是很不一样。别人眼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壮阔塞外风光、苍凉无际的戈壁大漠什么的,在她的笔下,也并没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来抒发。只是平淡地叙述,讲着一个一个故事,向你描述着她在阿勒泰的生活与所见。画面感就出来了,直接、真实、鲜活,就像这些都发生在你的眼前一样。更奇妙的是,这明明是一篇一篇的散文,但你却觉得像在读一本小说。读着读着,就自动把这些情节都连续了起来,投入小说才有的阅读氛围里。

虽然生活诸多艰苦,却不着痕迹。若换成别人来写她这样的境遇,要么是愤世讽俗中生长的强悍,要么写成异域风情或边塞人生,别人大概心早碎了千百回,文字里都淌着血与泪,愤与懑,她却是云淡风清,寥寥几句闲闲带过,字句间却透着冷静和通达、乐观,以及对生活满满的热爱。你读来有滋有味、却又悲欣交集,有时心底会有悲伤流过,冷暖自知。

?

这种对煽情的节制,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李娟曾说:“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以上照片by妮子,实景摄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之后她陆续又写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冬牧场》、《记一忘三二》、《遥远的向日葵地》,虽然后来工作与生活在阿勒泰到乌鲁木齐之间往来,但却始终在写着她自己的故事。梁文道当初也推荐过李娟,他说“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评语去评论她,大家只能自己去读。但是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在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2

这本《记一忘三二》,是《冬牧场》后好几年才出版的。这中间她一直没有作品新出,当时有很多编辑劝她要“趁热打铁”,不然怕被读者抛弃了。她说,可我又不是打铁的。那是读者的问题,又不是我的问题。也有人替她担心,长久以来的写作都是围绕个人生活展开,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写完了怎么办?她说,我不能理解写完是什么意思,好像写作就是开一瓶饮料,喝完拉倒。可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只要开始动笔,往往刹不住脚——不过也可能因为我话痨……(依我看,村上春树看了这句也要点赞的)

她说,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旦形成文字,似乎就只剩下强烈的情绪鼓动其中了。读起来可能还不如自己平时随手记录的流水帐精彩。可随着时光的流逝,记住的反而是后者。可见记忆的筛选取舍并不公平。幸亏自己勤快,大事小事统统记下来再说。

这本“记”系列,如她所说是日常生活随笔,从数万字的笔记中摘选出来。虽说以往的书也大多是她的生活随笔,不过这本却有些不一样。

《记一忘三二》里面你看到不再只是阿勒泰生活背景下的李娟,而是从小到大的李娟,这里面写了她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老师、邻居、牲口、宠物,有关于信仰、关于生活、关于住的房子、关于工作、关于阅读、关于少时记忆的事,有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林林总总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另一面。

这些内容,看着像没什么特别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跟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阅读的感受还是和以前一样,那种你已经熟悉的行文风格,同时又觉得像在看一本小说。奇妙的是,明明是一篇篇的散文啊。

就像梁文道说的“并不是这些事件本身有多离奇,事实上也不见得这个事件有多离奇,而是因为她这种叙述的方式,一种叙述的策略。”

原文就不做摘录了,主要是我觉得篇篇都好。她的文字又是融在整体里的,单独摘出来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所以,去看就好了。

有的作者,可能一生中有些作品是好看的;有的作者,却是随便哪一本都好看的。如果你以前没有读过李娟,没关系,就从这一本开始好了,入坑不亏。如果你已经读过了,也没关系,是时候再刷一遍,常看常新。

如果你想读一本轻松又好看的书,

以往的书,或许不一定适合你的趣味,

但这一本,我向所有人推荐。

#须臾书签7

注:图片来自妮子,摄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白哈巴村

3

最后的小彩蛋。

李娟的诗写得也很有意象。

附一首她写的长诗,原诗收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想必有些人已经读过,不过也许你们也已经忘了。我当初看的时候,就很喜欢,所以特地找出来选了几节摘录如下:

唯一的苹果,唯一的诗(节选)

(一)苹果能去的地方我永远也去不了都是你的错

(六)苹果诞生于告别之中说过一切告别的话后再无话可说苹果只好发芽

(二十一)?谁仍在固执地走向苹果纵然明知从此走向的是无边荒野(二十四)苹果的第四百五十六个故事:白头发老爷爷说少年时眼看飞碟渐渐离去为了爱情选择成为地球人白头发老奶奶说一个月弄丢三把雨伞立刻给我滚回外星!(二十五)苹果的第一千零一个故事:她曾满携欢乐向他而来他也曾徙步千里前去迎她但是一百年过去了他们仍不能相遇这片大地是多么广阔啊!(二十六)苹果的第两万三千八百零七个故事:她把眼泪收集起来但她不流出?但她会为他遥指一个湖泊?(二十八)苹果的第三百八十二万个故事:雪停的时候才想起忘了给他留下一行脚印后来他去找她找到一片雪地就断了线索(三十一)苹果的最后一个故事:最后我成了一棵苹果树漫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签524记一忘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