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3日夜,即将挂牌交易的蚂蚁集团,上市进程被紧急暂缓。
有人评价,马云的一番言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场讲话。
银行业的“当铺思想”,并非马云首次提出,但问题是,如果银行是当铺,那么蚂蚁集团是什么?
蚂蚁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科技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以“科技”构建更加精确的用户画像,把控信用风险,是蚂蚁给自己反复增加的注脚。马云也强调,“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
但应该注意到,截至年底及年上半年末,蚂蚁集团30天以上消费信贷逾期率(即“D30+”)分别为1.56%、2.97%;90天以上消费信贷逾期率(即“D90+”)分别为1.05%、2.10%......
这两组数字,与“落后”的银行业来对比,实质上只处于中等水平。如是,蚂蚁的信用管理能力、科技能力,又体现在哪里?
一
招股书显示,截至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总计为1.73万亿元。
而在年上半年,花呗、借呗等贷款业务(微贷科技平台)带来了合计.86亿元的收入,占集团总营收近四成。
若算上理财、保险收入,占比更是超过六成。因此,有市场声音认为应该将蚂蚁视为一家金融公司,并给予金融行业的估值。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些瑕疵的,因为蚂蚁的万亿信贷余额,有98%号称是来自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放款或者已证券化。在前者逻辑中,蚂蚁承担的是为金融机构服务的通道角色,如果它能够凭借自己的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精确的用户画像,进而降低贷款风险,那么这样的技术的确值得称赞。
那么,蚂蚁的技术拥有这一优势么?
可以将蚂蚁的信贷余额逾期率与银行自己的逾期率做一个比较。
(上图截自蚂蚁集团招股书)
从上两张图可以看到,年至年,蚂蚁集团促成消费信贷30天逾期率从1.08%,上升至了1.56%,90天逾期率从0.68%上升至1.05%;并且,疫情期间,在年年中,这两个数字分别攀升至2.97%及2.15%。
(上图截自蚂蚁集团招股书)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促成小微经营者信贷30天逾期率,从年的1.29%上升至年的2.03%;90天逾期率从1.1%上升至1.57%;年年中,两个数字分别攀升至2.65%及2.05%。
根据商业银行相关标准,贷款分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