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连关五店,叮咚买菜被约谈,每日优鲜遭“横幅讨债”,最近生鲜电商圈
作者拾万甲
风口上的生鲜电商正逐步跌落神坛。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叮咚买菜前置仓站点因把报废死鱼当活鱼卖给消费者、烂菜筐中过期的切片南瓜冬瓜“翻包”继续售卖、过期蔬果代替新鲜批次分装给用户等多种不规范操作于3月16日被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约谈并启动立案调查。受此影响,17日晚间叮咚买菜美股盘前一度跌超20%。
无独有偶。同日网上有消息曝出,每日优鲜被供应商拉横幅讨债。而就在之前,有消息传出,盒马阿里巴巴集团正在考虑为盒马鲜生寻求独立融资,拟估值为亿美元,原因或在于表现不及阿里预期,从此或走上“自负盈亏”之路。
生鲜电商龙头相继坐上“冷板凳”,这个行业不香了吗?
阿里“弃子”盒马
从“风光无两”到“自力更生”
年,盒马鲜生成立;第二年1月,第一家线下店在上海落地。
作为国内首家新零售商超,盒马鲜生被视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样本,同时也开启了电商巨头和商超合作的新模式——O2O轻资产模式,即电商以轻资产模式运营,并为终端客户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自提”服务。自此,盒马鲜生踏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在年之前,盒马鲜生可谓“风头无两”。在线下店开业不过两月有余,便获得了阿里1.5亿元的投资。年7月14日,在阿里内部低调筹备两年多的盒马鲜生,随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到店走访被推到了聚光灯下,正式成为阿里“动物园”在天猫、菜鸟、蚂蚁金服之后的新成员。
然而,背后大树再容易乘凉,也架不住一路狂奔,疯狂“落子”烧钱。据相关统计显示,年全年,盒马共新开了88家门店,其中仅在年4月28日当天,盒马共有10家门店同步开业。而在年、年,这个数字不过是6家和18家。
“这与模式的转变有一定的关系。年之后,盒马鲜生从‘O2O轻资产模式’转为“超市+餐饮+物流+APP”的复合功能体。相比起轻资产o2o模式,盒马鲜生仓店一体化资产更重,开店成本较大,虽保障了生鲜品质,但成本端比较承压。”业内专家指出。
从数据便可见一斑。年Q3阿里的购买商品与设备成本直线上升,高达亿元,同比扩大了一倍。
时也运也。不会挣钱的“儿子”虽然让阿里有些失望,但是彼时还并未被彻底放弃。如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所说,“我们认为亏损是投资,对创新要有投入”。
只是,创新与投入是需要回报的。因盈利能力和GMV增速迟迟不达预期,年年底盒马鲜生最终迎来“终极考验”:当年的绩效考核中,盒马仅拿到了3.25分,位列倒数第一。侯毅也在多人的核心管理团队面前领了代表业务最差的烂草莓奖。
当然,为了能够回到曾经的风光时刻,实现盈利目标,盒马鲜生也在不断探索新路径,比如试水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盒马小站到盒马菜市、盒小马、盒马MINI等十余种零售模式,但最后依旧以失败告终。
如今,随着“独立融资”的消息传出,曾经“养尊处优”的盒马鲜生的新旅程已然开启。只是,“自力更生”的故事又将如何续写,对于目前的盒马鲜生来说是个难题。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问题频现
前置仓模式也不香了
每日优鲜的成立时间早于盒马,于年由徐正和曾斌创立,12月正式运营,在联合创办每日优鲜之前,徐正和曾斌两人都曾在联想集团供职十余年,并出任联想佳沃集团高管。
与盒马运营模式不同,每日优鲜采用的是前置仓模式。
所谓“前置仓”,即将作为商品的仓储地域选择在靠近居民区的位置,借此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其总部中央大仓只需要给这些“前置仓”进行供货,是目前主流生鲜电商平台采用的零售模式之一,成立于年的叮咚买菜也是这一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29分钟送达”的目标,将商品很快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凭借高效率的服务优势,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在短时间内迅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大面积“攻城掠地”。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每日优鲜年3季度在全国17个城市拥有前置仓,全国前置仓数量超过个;叮咚买菜年3季度在全国37个城市拥有前置仓,全国前置仓数量超过个,较去年同期城市覆盖量超过%。
此外,数据显示,截止年一季度商品交易总额为74.1亿元,年至年商品交易总额复合增长率为26.9%,商品交易总额体量居全国前置仓模式第二位。
然而,“前置仓”模式下也同时具备了高运营成本和高营销成本的特征。以叮咚买菜最新数据来看,其去年第四季度在履约成本共花费17.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包括仓储租金、人力工资等方面的开销。按照履约数1亿单来计算,叮咚买菜每派送一单,便需要自掏17.9元的成本费。
因此,尽管走的路线不同,最后也是“殊途同归”。盒马成为阿里“弃子”,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每日优鲜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从年到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的亏损额度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和30.17亿元,三年零9个月里,亏损总额为98.07亿元。
叮咚买菜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其第四季度净亏损达10.96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的12.46亿元有所收窄,但依旧不容乐观。据相关统计,自年至年,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2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额超.79亿元。
此外,自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月活数量达万人之后,叮咚买菜的财报会再未提及用户数量的变化。有分析人士认为,可以从Q4营收、GMV看出用户活跃情况的端倪,叮咚买菜首次出现了营收与GMV同步下降的态势。数据显示,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营收为54.84亿元,同比下滑11.47%;GMV则为60.04亿元,同比下滑14.53%。
笼罩在亏损阴影下,两家公司的股价也不乐观。
据相关统计显示,自从年6月上市以来,最近9个月里,每日优鲜的股价一直处于破发状态,发行价为13美元。当然,其股价历史最高也就11美元,目前更是跌到了1.6美元,相较最高时已经跌去超过85%。
叮咚买菜的股价在经历3月17日的“死鱼冒充活鱼”舆论漩涡后,股价也是一度跌到3.74美元,当然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4.39美元。
结语
无论是盒马鲜生的“仓店一体”模式,还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都没有使得各大生鲜电商踏实稳健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如火如荼地生鲜电商未来之路到底在哪?
对此,市场目前普遍认为直采模式是破解行业痛点的有效方式之一。不过这种模式下,解决平台高运营成本和生鲜的低毛利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生鲜电商行业竞争的关键。
只是,随着各大生鲜电商负面消息频频传出,他们又如何度过这一“寒冬之夜”,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曙光或许就在不远处,但要确保的是不要倒在黎明前。
参考资料:
《每日优鲜,在寒冬中扩张?》——BT财经
《盒马「出局」,生鲜电商的故事还能怎么讲?》——新摘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