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初中生为教材纠错获网友点赞别人家的
TUhjnbcbe - 2022/10/11 22:35:00
01:51

新华社沈阳11月4日电(记者王炳坤、王莹、武江民、李恒)近日,沈阳一初中生指出英语教材配图错误的话题登上热搜,事件不仅获得出版社积极回应,也得到网友高度评价:“后生可畏!这才是素质教育应有的样子”“认真、较真,为敢于质疑权威的小朋友点赞”……

“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小小少年“非主流”的成长经历,在“双减”背景下为中小学生教育带来何种启示?

因为热爱眼里有光

“教材印错了。英文单词‘bee’上原本是蜜蜂,这里的配图却是食蚜蝇。”12岁的崔宸溪在预习课本时,发现沪教版7年级英语教材第95页上的蜜蜂配图存在错误。崔宸溪把自己的发现反映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回应“小朋友非常专业,下次重印时会替换”。

蜜蜂配图的错误是怎么发现的?

崔宸溪回答:“其实挺简单,就是蜜蜂有两对翅膀,食蚜蝇只有一对,而且蜜蜂的肚子是胖胖的,食蚜蝇的很瘦。蜜蜂的触角很明显,食蚜蝇的不明显。”

崔宸溪是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哈尔滨路校区的初一学生,个头不高,清秀机敏,周围人喜欢唤他“小崔”。说起昆虫,他的眼睛就放光。

“我从3、4岁就开始喜欢昆虫。”小崔说,草丛、树林、花坛是他的秘密基地。在那里,色彩斑斓的蝴蝶、成群结队的蚂蚁、一跃而起的蚂蚱,带他认识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接触的各种昆虫中,小崔对蚂蚁最感兴趣。他说服爸妈,在家里搭建蚁巢,先后养过15种蚂蚁。为了了解它们的习性,他还让爸妈买来各种各样的生物科学类书籍。“《昆虫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小崔说。

放学后,他会守在蚂蚁人工巢前,仔细研究蚂蚁的一举一动。时间一长,小崔不仅对各种蚂蚁的习性和特征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创作许多“跨界”作品。在小崔家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特殊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表格中,蚂蚁成为不同元素的“代言人”:蚂蚁举起骨头代表“钙”元素,“铜”元素是具有导电体质的蚂蚁,被闪电穿身而过……

小崔还阅读了《昆虫世界》《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等几百本生物书籍。

因为陪伴一路向前

最初,小崔对昆虫的“痴迷”并不被人理解。

小崔的同学张楚葑说,小崔总是孤单地蹲在草地旁观察,在班上的朋友并不多。

为了打破大家对小崔的偏见,班主任朱晓棠专门邀请小崔担任“生物老师”,给全班同学带来一堂昆虫课:“蚂蚁力气很大,可举起相当于自身体重数十、数百倍的重物;蚁后的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

从那以后,小崔在班里有了新的称呼——“崔蚂蚁”。大家一见到奇怪的昆虫,总会抓来或者拍照向他询问。

在小崔家里,一米高的蚂蚁柜、观察蚂蚁的显微镜、各类蚁巢,几乎摆满了客厅。小崔妈妈王丹说,为了呵护孩子的那份“热爱”,家里尽其所能地给予支持。每年夏天,小崔一家三口总是相约去沈阳郊区“探险”,寻找神秘的蚁后。在爸妈帮助下,他还在抖音上开通账号“小崔说事儿”,向网友科普昆虫知识。

小崔的兴趣越来越广泛。五年级时,为了让自己的手绘动漫形象动起来,他还主动报名参加线上计算机编程班。一年多下来,他精心设计的动漫游戏《猪猪世界》正式完工,情景、任务,皮肤、道具等项目一应俱全。

因为松绑自主成长

今年7月以来,随着“双减”*策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表决通过,科学减负和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生为教材纠错获网友点赞别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