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女儿依芊读的书是:《昆虫记》。
?依芊是个很喜欢小动物的孩子,她现在在家和弟弟一起管理着一只熊猫兔、一蜥蜴、两只乌龟、三条鱼和四十只蚂蚁,是个名副其实的“动物园园长”,每天都要安排好时间喂一圈动物们,陪它们聊会儿天,爱抚会儿,还要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也还算井井有条。
这周她读《昆虫记》,正好迎其所好,可真的是手不释卷!现在她读书,已经经常会一只手拿笔,边读边写写画画了,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不过这次在记笔记时,还是碰到了不少困难。
这本书和前面几周读过书很不一样。原来读的大多是情节不太复杂的童话或者小说,只需要把情节梳理清楚,再记下喜欢的文字就差不多了。但这本《昆虫记》,不仅是一部优美的散文诗,更是一部科学著作,书中包含有大量的知识。如何用简洁的文字把知识提炼、记录下来,可不太容易。
反复斟酌后,依芊把这本书分成两大部分进行了笔记记录。一部分是用文字记录的优美词句(本文略),第二部分是知识整理。如何进行第二部分的知识整理呢?刚开始,依芊想整理成图表的方式,自己设计了下面的表头。
昆虫名称外形习性婚恋后来她放弃了这种模式。因为法布尔的文字活泼、生动,每一个昆虫的描写都各具特色,充满了情趣,如果用这种太格式化的表格去总结,就会觉得太呆板无趣了。最终,她还是用了思维导图,不过这次用的是“竖版导图”——包含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可扩展性会更好些。下图中只是部分节选。
一般,我们把阅读力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获取信息;
第二层次是逻辑理解;
第三层次是批判性思维;
第四层次是联想应用。
第一和第二层次相对容易,第三和第四层次的能力实现与相关知识基础有很大关系。多年订阅《博物》杂志和翻烂了DK百科全书的储备帮助依芊在此次的总结中有了质的飞跃。她对每个昆虫做了个简短的总结,如“优雅的杀手——螳螂”、“小提琴家——蟋蟀”、“隧道工——矿蜂”、“掠夺者——红蚂蚁”等,嗯,各自的特征跃然纸上,真的不错!
她还自己上网搜索给每个昆虫配上了图片。为了图片不出错,她查阅了大量资料、比对了大量图片,真有点儿“小昆虫学家”求真求实的样子。
期待您的来信来稿!读者信箱:zhouluyunzhou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