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五月的夏,阳光渐渐晃眼,又到了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古人说,草木丰茂,山川巍然,万物有灵。昆虫只是万物中渺小而又脆弱的一群,却有人甘愿倾其一生,为它们书写传奇。
年5月21日下午,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汉孟路校区优秀课例展示如期而至,语文组的柯丽丽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分享展示课——“小昆虫,大世界”。
课例展示
富兰克林曾说:“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先生,他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柯丽丽老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享《昆虫记》,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学会阅读科普类文学作品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积累、发现和交流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在交流中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柯老师在课堂伊始以同学们自己编写的谜语导入,激发孩子们的课堂兴趣;以“看图识昆虫”和“知识竞赛我最棒”的游戏环节来回顾有关《昆虫记》中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同学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眼神中闪耀着知识的光芒!
《昆虫记》中记载的昆虫种类众多,文中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柯老师在“我的发现”这一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同学们在交流分享的同时,感受了《昆虫记》的趣与美,同时孩子们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丰富的知识和不俗的演技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
“昆虫小档案”小组的同学们用手抄报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
“昆虫大评选”小组的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头饰和文字介绍他们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昆虫
“昆虫表演秀”小组的同学们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演绎了红蚂蚁和黑蚂蚁的生活习性
“我们来赏析”小组的同学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从《昆虫记》中积累的好词好句
“我是小小配音员”环节,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通过小组讨论,汇集大家的智慧,为视频内容进行现场配音解说,实力非凡!
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大家也再次一同领略了《昆虫记》的魅力,作者法布尔以独特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那读完这本书,你有什么想对作者法布尔说的呢?”柯丽丽老师如是问,同学们畅所欲言。
“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也有冷酷……我们也许无法看清自己,但是我们可以从昆虫世界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那么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一说吗?”柯丽丽老师通过“对话自己,寻找心中的荒石园”引发了同学们更深的思考。
柯丽丽老师总结梳理出“读知识——读文本——读作者——读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过“你还想知道什么?”为兴趣点为同学们推荐《法布尔传》作为延伸阅读书目。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信同学们掌握了阅读与思考的方法,一定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精彩!
活动评述
史文婷组长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的角度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和收获。
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昆虫小档案、昆虫大评选、自创昆虫诗歌、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对视频内容进行转述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保证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阅读跳出书本走向实际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读者是“用大脑阅读,不是用眼睛”,是要不断连接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在一次次的分享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我们来赏析”,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审美、陶冶情操,欣赏法布尔的语言,这种创造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他让我们知道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法布尔也通过他的人生告诉孩子们,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放弃所热爱的。
智慧在阅读中生成,思维在表达中提升。对学生来说,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获得了无可比拟的乐趣,体会了成长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阅读教会了他们面对世界万物的正确态度。
严黎老师从语文组定向教研“整本书阅读”的角度进行了点评。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本学期,语文组在肖校长的指导和建议下开展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定向教研。从刚开始的茫然,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过程,每一个学段的集体备课都倾注了大家集体的智慧与思考,可谓收获多多。
从整本书阅读的探究意义来谈,语文活动是整本书阅读的灵*。好的整体活动设计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读书的“场”,在这个“场”里学生互相交流也时常争论,互相合作也经常竞争。
整本书的阅读理念在这堂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柯老师正是根据该书的“特质”,借疑激趣,设问引路,让学生在解疑、探究、分享中走到书本的深处,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维品质。
在后期的教学研讨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当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阅读教学课型更加丰富、灵动。
肖校长从教学方法上对本堂课进行了深入的总结。肖校长认为,教育方式分为直接教和间接教两大类,其中直接教又分为讲授法和指导法两种。讲授法即以老师讲解为主,指导法则指学生在老师讲与大量练习当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间接教则分为发现式和探究式两种。发现式是认知理论,主张理解,指的是学生通过和老师一起学习来掌握知识。探究式则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方法的迁移。发现式的教学方法目的明确,行为统一;而探究式则是侧重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思考方法,取得不一样的成果。肖校长结合柯丽丽老师的课堂,以发现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老师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教学理论。
一、发现式教学
在“看图猜昆虫”、“知识问答”和“昆虫档案”环节,对于这种基础性的知识,需要培养学生在低阶思维中去掌握;而“对话作者”和“对话自己”的环节则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拥有高阶思维才能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产生认知冲突,才能产生学习。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迁移,知识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两种。老师创设的场景和书本上的场景相似成分很多,即为近迁移,比如课堂上展示的对昆虫知识的收集。而当老场景和新场景的相似成分越来越少,我们则称为远迁移,当相似场景几乎无重叠时,则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比如课堂上同学们自主编写诗歌、角色扮演,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最后肖校长指出,在优秀课例展示当中,老师们要学会“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学习,才能助推老师们的专业成长。
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整个语文教育思想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整本书阅读的路程还很长,但路漫漫而你我同在,相信在这探索之路上,我们会迎来鲜花盛放!
通讯员丨*娇阳
图片丨吕晨
编辑丨叶冠睿
编审丨刘萍
审核丨肖章琴史文婷
熊仕荣名师工作室
随州市外国语学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