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走向全球化,唱响“移动支付一带一路”的概念,成为本次融资最大的看点。
全文字,读完约需要4分钟。
1
BAT终结,ATM开启
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总额为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随着这一轮融资的完成,蚂蚁金服的估值一跃升至亿美元。
这个估值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来看看目前几家巨头的估值或市值。百度的市值是亿美元左右,美团的估值在亿美元,小米最近要上市,估值应该在到美元之间,另一家超级独角兽滴滴的估值在到亿美元之间。
再看看其他几家巨头分拆出来的金融板块业务的估值。京东金融的估值有传闻在亿美金左右,百度金融估值约28亿美金,腾讯的金融业务还没有分拆出来。
这样看下来,蚂蚁金服已经超越了这些超级独角兽,一跃升至互联网三甲的位置,ATM(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正式取代BAT(百度、阿里、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三甲。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市值三甲里,大阿里巴巴体系出现了两家,如果市值和估值加起来,阿里体系无疑压过腾讯体系,并且优势越来越大。
蚂蚁金服的异*突起,在AT(阿里、腾讯)双巨头的竞争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变量。AT的竞争目前已经是全方位多层面的生态体系的竞争,从电商到出行、支付、新零售、社交工具、大文娱等等板块,双方都存在正面交火。蚂蚁金服的异*突起,使竞争的天平大大倾斜于阿里一面。
蚂蚁金服对于提振整个阿里经济体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全球互联网竞争中,也起到了为中国加分的作用。
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凯鹏华盈合伙人玛丽·米克尔最新发布的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前20大互联网公司排名中,中美企业平分秋色,中国占据了9家,美国有11家,蚂蚁金服与腾讯、阿里巴巴跻身十强。而在五年前,这个榜单的前20大公司中,中国只有2家,美国有9家,中国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2
蚂蚁崛起:依托场景+科技核心+国家红利
蚂蚁金服为什么能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呢?
蚂蚁金服正式成立是在年,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当然在此之前支付宝已经存在了十年,一直深耕于阿里巴巴的体系之中。我认为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
一个是大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给予蚂蚁金服的多层次场景和流量支撑。
蚂蚁金服背靠阿里巴巴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商体系、新零售体系,支付宝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好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体系,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以衍生出支付工具、余额宝、芝麻信用、理财、保险等各种业务,最初都与电商消费不无关系。
阿里巴巴生态体就是最大的流量和用户来源,背靠大树好乘凉,蚂蚁金服能够成长为超级独角兽首先得益于此。目前中国所有银行APP日活数不如办个支付宝,余额宝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是第二名的两倍。
第二点我认为是科技这个内核,最近蚂蚁金服在强调科技属性,去金融化,引起了很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