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专题对话丨金融科技深度合作背后的价值认同
TUhjnbcbe - 2021/4/1 3:11:00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刘伟光

导读

年以来,金融巨头与互金巨头的五次牵手吹响了银行服务转型的号角。传统银行希望将专业优势注入新金融服务领域,科技公司希望将技术优势赋能更多金融场景。在互联网思维以及市场需求的促动下,两大阵营的跨界合作快速推进、一日千里,在账户、数据、科技、业务层面,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不断产生交集。在价值认同、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双方迈入了继“支付合作”之后的又一新时代。

记者:有人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希望将新技术成果融入更多的金融业务场景,是用技术换市场;商业银行希望依托新技术成果寻找金融业务转型、非金融业务切入的突破点,是用市场换技术。如果将此观点作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合作的动因或愿景,您是否同意?

刘伟光:蚂蚁金服将自己定义为科技公司,用技术和数据能力助力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平等、普惠、透明、开放的新金融,这是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回到主持人的问题,我们是用创新技术能力助力金融机构,只要符合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我们也会考虑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在此强调,蚂蚁金服并非只有科技力量,也有业界首屈一指的创新能力,在合理范畴内也会开放给机构和伙伴,合力创造高质效服务。

记者:互联网企业具有技术迭代快、风险容忍度高、体制机制较为灵活、互联网市场运营经验成熟等优势。这些优势与银行经营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在合作进程中,您遇到了哪些难点,如何应对?

刘伟光:这的确是一个现实情况。在大数据以及AI时代的滚滚时代车轮下,传统金融机构都在思索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些冲突是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我们也是从这样传统的经营文化中一步步走过来的,靠手工机制、行*措施,是无法解决互联网金融业务挑战的。蚂蚁金服完善的技术与快速高效的服务交付能力,正在逐步改变传统金融机构平台类项目的交付实施模式,快速、稳定的上线和运行正在逐步打消合作伙伴的顾虑,促其以面向云计算的运维交付模式,支撑互联网金融核心平台的运营。

记者:从进程看,金融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也是新科技赋能新金融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连接科技能力即科技平台对接、并蓄服务理念即账户及服务整合、融合共耕市场即寻求稳定获客模式、再造生态系统即共建智慧金融生态。请您试举几个落地案例,说明对上述四个阶段的理解以及当前合作的关键进展。

刘伟光:这四个阶段并不一定是顺序关系,我们根据不同阶段选择差异化的技术路径,进行业务和技术的双重赋能。具体讲,对于相对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难以辅助业务创新和变革的,蚂蚁将金融云的整体技术堆栈开放出来,助力其打造稳固可扩展的互联网金融级技术底盘,实现上层业务的快速开展和创新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基础架构搭建。对于创新果敢、有担当和宏伟目标的伙伴,我们就“自顶向下”展开合作和规划,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塑和延展提升,从而实现技术和业务的双重赋能与合作。例如我们和南京银行的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极短时间即能平稳上线运行,用蚂蚁的速度和方法重新定义了软件交付的周期和标准。

记者:我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全球信息化将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改变金融行业的货币形态、支撑设施和运行机制。结合金融科技时代趋势,贵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未来合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刘伟光:蚂蚁金服具有全栈的科技能力,并且都是经过极其苛刻的真实业务环境下磨砺而成的金融级产品。我们与金融机构的技术合作可以在任何层面进行,特别是基础平台技术、蚂蚁金融云整体架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能力。如生物核身能力,具有低于百万分之一资损指标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在未来5年,蚂蚁金服将携手超过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完成金融云数字化转型,一同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

结语

蚂蚁金服具有全栈的科技能力,并且都是经过极其苛刻的真实业务环境下磨砺而成的金融级产品。我们与金融机构的技术合作可以在任何层面进行,一同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

主任/邝源编辑/潘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对话丨金融科技深度合作背后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