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银(化名)是九江县沙河镇人,他说20多年来蚂蚁都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现在他还经常出门抓蚂蚁,一个刀一个袋子就够了,他抓蚂蚁不是按只算而是按斤算。
为了一探究竟,大家决定跟老陈一起上山捉蚂蚁,走着走着老陈突然在路边的一个草堆边停了下来,只见他拿出刀熟练的在地上翻了两下,一片黑压压的蚂蚁出现在眼前,原来那个不起眼的草堆就是蚂蚁窝,和小朋友捉蚂蚁不同,他抓蚂蚁是将目标直接瞄准蚂蚁窝,用刀将蚁窝掀起再在袋子里抖一抖,便能收获成百上千只蚂蚁,蚂蚁窝被掀起后,满地黑幽幽的蚂蚁开始到处乱窜,这让人看着有些害怕,而老陈毫不犹豫的直接用手,将这些蚂蚁抓起来往袋子里扔。
陈和银说捉蚂蚁不能一次赶尽杀绝,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般要等两年后,老陈才会再次到被掀过的蚂蚁窝去收获,捉蚂蚁捉了20多年,他对于蚂蚁的习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说抓蚂蚁不是满山头乱窜,什么时候抓到哪里抓他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不小心一只蚂蚁爬到了手上,虽然陈和银说蚂蚁不咬人,但还是感觉到了细微的疼痛,仔细观察这只蚂蚁,它似乎和常见的蚂蚁有些不同,老陈说他只抓这种黑蚂蚁,他家住在九江县,为了抓这种蚂蚁他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前往附近山区,基本上一整天都在这山区里晃悠。
从年起丈夫就终日不归家,漫山遍野瞎跑就为了捉蚂蚁,想起这事陈和银的妻子也是一肚子的不满意,陈和银的妻子结婚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家里经济入不敷出没钱治病,丈夫却一直往外跑,为了这个夫妻俩没少吵过架。
就在想问陈和银,为什么要起早贪黑天天来捉蚂蚁的时候,陈和银却做出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老陈居然把活蚂蚁直接吞下了肚,这可让大家吓了一跳,他说这漫山遍野的寻蚂蚁,可不是不务正业,在他眼里看来蚂蚁一身都是宝,吃蚂蚁对身体有好处,抓来蚂蚁还能够让他挣钱,每天上山捉蚂蚁竟成他收入来源,
抓了几斤蚂蚁回到家,老陈拿着袋子径直走向了家里的冰箱,原本以为会在老陈家看见蚂蚁满地乱爬,没想到他家里到处都干干净净,原来是冰箱把这些蚂蚁全都制服了,他说虽然蚂蚁可以直接吃,但如果要保存或拿出去售卖必须先将蚂蚁炒熟,而这一步是处理蚂蚁的关键。
老陈家的厨房里有一个锅,是专门用来炒蚂蚁的,将冻了两天的蚂蚁,直接倒在锅里翻炒直到冒烟,这步骤看似简单却是整个处理流程中的关键,火候的把握尤为重要一旦把握不准,这一整锅的蚂蚁就全报废了,炒熟的蚂蚁散发出其独特的酸味,将冒着热气的熟蚂蚁均匀的铺在地上放凉,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到蚂蚁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原来只用几个大大小小的筛子和簸箕,就可以完成蚂蚁的清理工作,不过蚂蚁个头小炒好的蚂蚁里混的杂草多,如果说第二步炒蚂蚁是个技术活儿,那是第三部的筛选是考验耐心的细心活儿了,整个处理过程中最麻烦的一步,应该就是这一步了。陈和银说别看蚂蚁个头小用处却不小,它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干吃、泡酒、熬膏药、黑蚂蚁的功效用法,老陈说的是头头是道。
陈和银说他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说在20多年前陈和银捉蚂蚁是为了生计的需要,但研究中医却是他一直以来的爱好,当时一本本草纲目成了他唯一的教材,而身体一直不好的妻子则成了他的实验对象。老陈的妻子说自己身体不好,原本想让丈夫陈和银外出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而丈夫总是整天不着家跑出去捉蚂蚁,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另一边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也让她不堪忍受。
尽管家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不断,陈和银还是坚持了下来,不但每天上山捉蚂蚁,他还经常自己看书自学一些中医知识,渐渐地他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蚂蚁生意也是越做越好,老陈的蚂蚁可不便宜块钱一两,在街上老陈的蚂蚁一摆出来,立刻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少,面对这些围观的人,老陈大方地抓起熟蚂蚁,倒上蚂蚁酒给大家品尝,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敢吃蚂蚁。
老陈说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人通过网络都了解到的蚂蚁的好处,怀疑自己的人少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敢吃蚂蚁,靠着卖蚂蚁陈和银一家的生活变好了,搬进了新房儿子成了家孙子也相继出生,妻子身体状况也一天天变好,虽然一开始反对丈夫捉蚂蚁不务正业,但现在妻子也开始对丈夫刮目相看。
虽然时不时还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她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丈夫,相比起这些老陈的妻子还是更担心丈夫的安全,虽然蚂蚁生意越来越好,但陈和银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中医研究能在正规一些,有一天能真正被人认可成为一个中医专家,而不只是一个在市场上卖蚂蚁的小贩。
蚂蚁这种不起眼的小生物,陈和银却对其痴迷,坚持20年捉蚂蚁,不仅给他的家庭生活带来的收入,让他获得了人们的肯定,更让他发现了自己在中医方面的兴趣,为了家庭,他起早摊黑的坚持让人动容,而年过半百的他,依然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努力学习,想要真正成为一名中医的执着,更是让人觉得不易。蚂蚁虽小,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菲财富,陈和银20余年一点一滴的努力,相信有一天他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