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认路
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群群蚂蚁在忙碌地搬运着食物,看上去有条不紊,秩序井然。那么,它们是如何识别道路的呢?难道它们也像我们人类一样会用眼睛来认路吗?其实,蚂蚁走路时的样子很像盲人,它们的触角跟盲人手里的盲杖一样,每走一步都会用两根“盲杖”不断地敲地,这是在探路。不过蚂蚁的触角比盲人的盲杖还要管用,因为它们的触角有两种功能:一是触觉作用,通过触角接触外部世界,就能探明前方物体的轮廓、形态和硬度,以及前进道路的地形起伏情况等。这跟盲人盲杖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另一种是嗅觉作用,通过闻嗅来识别物体,并进而判断其是否对自己有用。这是盲人的盲杖所没有的功能。蚂蚁在走路的同时,还会从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作“标记物质”,使其沾在路上,留下痕迹。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在回巢的时候,就会用它们特殊的鼻子——触角,闻着气味前进,这叫作“气味导航”。但蚂蚁是用什么方法来建立新路标的呢?它们采用的是另一种定位手段。那就是靠太阳的位置,用天空中的偏振光导航,这叫作“天文路标”。偏振光是指只在某个方向上振动,或者在某个方向上振动占优势的光。太阳光本身并不是偏振光,但当它穿过大气层,受到大气分子或尘埃等颗粒的散射后,就会变成偏振光。有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蚂蚁,在离开自己的巢穴时,总是弯弯曲曲地前进,到处寻找食物,可是一旦得到食物后,即使在离巢很远的地方,它们也能找到最直、最近的路线回到自己的巢穴。科学家在蚂蚁身上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蚂蚁戴上“有色眼镜”——使它们通过具有各种颜色的滤光片来观察天空。结果发现,让蚂蚁看波长为纳米以上的光线时,蚂蚁就像迷了路一样,找不到方向了;但如果给它们看波长纳米以下的光线时,它们能很容易地找到前进的方向。而紫外线的波长在纳米以下,也就是说,蚂蚁是用紫外线来导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