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蚂蚁IPO折戟,京东数科生变,负责人双双
TUhjnbcbe - 2025/2/23 17:15:00

雷达财经文丨梁春富编

深海

随着蚂蚁集团上市触礁,京东科技的IPO也可能要按下“暂停”键。

3月中旬,有消息称已改名为京东科技的“京东数科”可能会从科创板撤回IPO计划。对此,京东科技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

蚂蚁集团和京东科技上市受阻前后,双方公司的名称、组织架构及高管团队都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京东科技原掌门人陈生强去年12月即被调离,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在近日宣布将辞去蚂蚁集团CEO一职。对此,有媒体认为,这是受到马云外滩“开火”事件牵连,称“马云放炮,胡晓明背锅”。

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雷达财经表示,两家公司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发端于年11月的网络小贷新规,但不会是终点,也不会只针对于个别头部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行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监管时代,或者说正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杨兆全在接受雷达财经采访时则表示:“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紧随其后,监管部门出台了若干监管规定。以此为标志,我国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进入新的时代。从放任发展转变到到规范发展,从普通行业监管转变到金融行业监管。金融科技企业必须依法、合规、持牌经营。限制野蛮生长,反对垄断,打击不正当竞争,服务实体经济等,会成为金融监管的主导思想。”

蚂蚁、数科,难掩“科技”外衣下的“金融”

为了突出公司的科技属性,蚂蚁集团和京东科技都有过数次改名经历,去年6月,蚂蚁金服启用新名称蚂蚁集团;在年之前,京东数科一直被称为京东金融,今年又改名为京东科技。

在名称上各自都去“金融”,变“科技”,但双方商业模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蚂蚁集团被看作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先驱,其更多赋能在C端,以支付宝为流量入口,将支付场景拓展至人们衣食住行等线上线上的全面生活场景,同时,以高频的支付为基础,推出信贷、理财及保险等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输出实现流量变现。

京东科技背靠京东集团,更多的是基于商户及企业自身的场景生态,在获客运营、供应链管理及资金管理等方面为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客户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其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家为金融服务的科技企业,正如CFO出身的陈生强说“我们是一家服务于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用科技手段去做金融业务的公司”。

但无论它们在招股书中如何“粉饰”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蚂蚁集团和京东科技的收入来看,最重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都是信贷业务。

蚂蚁集团和京东科技信贷业务收入占比均在40%左右。据招股书披露,截至年上半年,蚂蚁集团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3.39%,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实现的收入中,微贷科技平台年上半年贡献收入了.86亿元,占营业收入从年的25%提升至年上半年的39%,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京东科技与蚂蚁集团的借贷业务模式大致相同,且都是公司的重要业务,但京东科技的消费分期产品规模、借款人数和人均借款余额与蚂蚁集团相比不在一个量级。招股书显示,京东科技的京东金条和京东白条合计带来的营收占京东科技总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从年的26.38%,增长到年上半年的42.9%。

从借款人数来看,蚂蚁集团远胜于京东科技。截至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约5亿用户通过蚂蚁集团获得消费信贷。年上半年,京东白条年度活跃人数为万人。

信贷业务收入上,蚂蚁集团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2亿元;同期,京东科技主要信贷产品京东白条收入17.94亿元,京东金条为26.36亿元。

但蚂蚁集团的信贷逾期率要高于京东科技,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消费信贷余额逾期率为2.10%,京东科技同一时期的小

1
查看完整版本: 蚂蚁IPO折戟,京东数科生变,负责人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