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被后人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理想的代表。但是也有人称他是满清的走狗,刽子手,甚至说他是杀人如麻的魔鬼。
蟒蛇转世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时,他的祖父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蟒蛇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曾国藩就是巨蟒转。
小时候的曾国藩患有“牛皮癣”,因为浑身上下的皮肤长得像蛇的鳞片,所以古代也被称为“火蟒藓”,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就算是夏天燥热时,曾国藩仍然穿戴整齐地读书,这让先生大加赞赏。
曾国藩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鸡,但是却又最怕鸡毛。古时候有这样的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
当时清朝的紧急公文,是用鸡毛作为信封的封口,也是咱们现在熟知的鸡毛信,又称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不敢触碰,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封读信。
而且曾国藩还善于占卜,观相,后来就连他自己都认为是蟒蛇转世。
曾国藩小的时候不仅不聪明,甚至有点愚钝,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有年夏天一个小偷钻进了曾国藩的卧室,正当他装好贵重物品准备离开时,曾国藩夹着书本回来了,小偷只好钻进床底,准备天黑在走。渐渐天色已暗,可曾国藩却还在挑灯诵书,要命的是,一篇很短几百字的文章,他背了一个时辰都没有背诵下来。(一时辰等于两个小时)小偷在床底热得浑身发汗,几乎都快晕厥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后,曾国藩还在那里磕磕巴巴,整片文章就会背头两句。
小偷忍无可忍,从床底下滚了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快速背诵,势如流水。曾国藩看到床底下钻出个人时,大吃一惊,当对方把文章流利地背诵出来后,曾国藩都惊愕的都不会说话了。小偷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就你这脑袋,别读书了,种地吧。”说完,小偷扬长而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曾国藩望着小偷的背影,愣了一会儿,又拿起书,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年轻时也是游手好闲。有一次他骑着一匹马到湘潭城的一个酒楼里喝酒,忽然见一个老头领着小孙子从窗外走过。只听老头远远指着他,教育自己的孙子说:“你可别跟这个人学。他是荷叶塘白杨坪老曾家的儿子,你看他家里没什么钱,却总跑到城里来装有钱大爷。这个家早晚都要败在他手里!”
曾玉屏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把自己的骏马卖了,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回家。自此洗心革面,勤于农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曾家有了百十亩地,家境也算殷实。在那时,评价一个家庭是否发达兴旺,钱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家里是否出过当官的读书人。曾玉屏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长子曾麟书身上。曾麟书虽然名字中有一个“书”字,但跟书本没什么缘分,连考16次都没有考中秀才。
作为曾麟书的长子,曾国藩同样遗传了父亲的“名落孙山”的基因,他从14岁开始和父亲一起考秀才,连考6次都不中。特别是第6次,曾国藩的文章还被作为反面教材展示。主考官(学使廖某)说曾国藩的文章是文理欠通的典型,大家要引以为鉴。
他的父亲曾麟书考了(第17次),曾国藩父子失望至极。因为总是考不上。心情烦闷之下,学会了抽烟。他抽的烟不是我们今天的烟卷,而是水烟。水烟的劲道十足,没有烟瘾的人来上一口,马上晕头转向。曾国藩的烟瘾非常大,只要有抽烟的机会,就绝不放过。假期在寓所,水烟袋片刻不离。
有一天,他早上醒来照例吸烟,突然感到口苦舌干。他勉强把水烟吸完,当天就口吐黄水,感觉喘不过气,后来请了郎中,说因为长期吸烟,咽部和肺部都受到了很大的损伤。
功名没考上,自己既然又得了一身病,后来他一咬牙,一跺脚,把身边的水烟袋摔到地上,踩了个稀巴烂。他发誓:在抽烟就誓不为人。
第一天曾国藩说道做到了;第二天,浑身如蚂蚁虫咬般难受,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到了第三天,他一大早就跑去烟管,把三天的全补了回来。十几天后,曾国藩每日都昏昏欲睡,精神萎靡。曾国藩也意识到如果在这样下去,自己就真的完了,于是他再次发誓定要戒烟”。这次,曾国藩没有食言,虽然每时每刻都心神彷徨,难受的时候他就让家人把自己绑起来,最后他用坚强的意志撑了下来,生不如死地熬了30多天,终于把烟给戒了。
此后,每提到戒烟,曾国藩总是洋洋得意,并以此为例劝诫他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有毅力、有恒心。
戒烟后的他更加刻苦地读书。也许是反复的失败,使他开了窍,他开始总结这几次失败的教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曾国藩第7次考秀才时,他终于考中了,虽然他自我感觉发挥很好,但是名次却是在榜尾。
但此时的曾国藩就像是开了挂,第二年连续中了举人,接下来曾国藩趁热打铁,在第三年又考中进士,实现“帽子戏法”,虽然这次是并列三甲,但也被赐为“同进士出身”。因为前三名是皇帝亲自阅卷,道光帝读了曾国藩的文章,非常喜欢,改为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按清朝的惯例,大学士一定要翰林出身,就这样曾国藩逆袭成功。
为什么说曾国藩是“圣人”,也是“罪人”呢?
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场起义是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是向西方寻求真理,名义上是带领农民进行反封建、反腐败的行动。实际你们往下看就知道了。
年咸丰帝继位,才继位5年就爆发这场大规模百姓起义。当时的清朝朝廷国库亏空,军队也十分松弛。
年3月,咸丰帝先后派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建“江南大营”,由全国各地质素较好的绿营官兵组成。和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两次被太平天国围歼。
迫于无奈,咸丰只能放权给地方官员,让他们组织团练,抓捕起义,年1月21日,由咸丰帝派遣曾国藩作为抓捕起义的总首领,后来也被称为湘军。
太平天国是个什么“组织”?现代的历史教科书称之为百姓起义团,对太平天国算是美化了。
但实际太平天国当时很多规矩都非常混乱,很多政策听起来更是荒唐。比如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等有进步意义的条例,打着提倡妇女解放,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来宣扬太平天国的好,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天朝田亩制度》,确实有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很好看,但它确是一个欺骗的东西。洪秀全建立政权之后,其管辖区内,所有的私人财产都被充公,连夫妻都不能在一起生活。
太平天国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同时要求男女分开住,并将已婚的男女强行分居。以都城天京为例,全城居民以25人为单位,按照性别分为女馆和男馆,那个时候也叫“女营”、“男营”,民女入馆后,“无论老少,都称对方为‘新姐妹’,聚二十余人为一馆”。这些被组织起来的民女一律解放“裹小脚”,并且不让穿裙,民女的主要工作就是盘粮、挖壕沟、削竹签、搓麻绳等后勤劳务,手巧的女子则被编入绣锦衙,其绣花处曰绣花馆,算是比较好的工作。
男馆则叫师帅、旅帅,其成员则有牌面、牌尾之分,区别主要在于老幼,和青壮年,师帅、旅帅,为青壮年。老幼就是牌面、牌尾,主要承担煮饭、打更、放马、割草之类的轻体力活。
太平天国宣扬“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部分真相。百姓以“兄弟姐妹”相称,看似人人平等,但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从事生产的机器而已——情感、欲求被剥夺、家庭被消灭。
太平天国主张禁欲主义,绝对不允许发生不正当关系,即便是夫妻也不能同睡,一旦发现格杀勿论。
太平天国连天经地义的夫妻同居都不让,还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天条书》第七天条就要求“天堂子女,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意思是男女只要在一起就属于男女混乱事件,必须要分开行事。洪秀全在永安还专门吩咐如果发现太平军中出现此现象,犯了第七条戒律一律斩首示众。
也就是说,天平天国的民众只要是和异性发生了性关系,无论是两情相愿,还是强迫,都是犯下“淫”罪,即便过夫妻生活也格杀勿论。
洪秀全一边叫着平等,自己却娶了好几个老婆,自己打着平等的旗号,却不知道侵占了多少妇女财物,洪秀全自己更是对待女性就像对待牲口一样,动辄打杀,他奴役下的臣民毫无人格尊严,根本一点看不出“平等”两个字!
更有甚规,儿子想看母亲或者丈夫想看妻子,不准进门,只能在门口。年刊行的《天情道理书》亦写道:“不准男子入探,母子、夫妻止于馆外遥相语”。
“间母探妻,只可门口互答,相离数武之地,声音务要响亮,不得径进姐妹营中,男女混杂。斯遵条遵令,方得成为天堂子女也。”
太平天国就是一个神权占据主导的政权,以迷信和暴力奴役民众,比当时的朝廷还要落后甚至有点邪教的概念。所谓的“进步的意义”,完全是一种对外的欺骗。
如果太平天国真的成功的推翻了清朝,太平天国治下的老百姓的日子会过的更好吗?站在农民的角度,曾国藩是恶人,因为古代百姓起义有正当性,对抗就是反正当性。曾国藩抓捕太平天国就等于抓捕农民百姓。但是曾国藩消灭了的是一个比满清政权更加差劲的势力,那他是罪人还是英雄?
曾国藩为官10多年时间从未接触过军事。组建湘军,他用的是中国传统兵法,陆师以营为基本单位,湘军将领主要是湖南人,大多是曾国藩的同乡,同学、门生和亲属。
因为大多数湘军都是曾国藩亲戚加同僚,所以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理军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他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同乡观念组建了湘军。湘军刚组建时仅有人,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湘军最多人数才达到12万左右,而太平军动兵力可达到五六十万。曾国藩治军、作战学习孙子兵法以及三国中的作战策略。
其主要方法:1.参考了三国“夷陵之战”以退转攻击。清朝当时虽然有枪但是,属于那种打鸟枪,射程短,精准度也不高。湘军的实战训练又很弱,不擅长野战肉搏,但是装备比太平军要好很多,采用迂回战术是最好的作战策略。
2.曾国藩要求湘军每到一地,必然深沟高垒,哪怕只住一夜,营垒期间不得休息、吃饭。湘军每次行军,精锐为前卫、后卫,中间是长夫、辎重,派遣斥候巡查四周,避免中埋伏。
3.扎寨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湘军扎营,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以免被断水。如果能够有高阳之处更好,绝不扎营于低洼潮湿的地方。
4.控制长江,战略机动。有了制江权,湘军的战略主动大大加强,部队转移主要靠船运输,后勤给养也采用水路运输。湘军是边打边壮大队伍,前期的战斗基本每次都是以少对多,湘军1千vs太平军1万,湘军4万人vs太平军10万人。
安庆战役,曾国藩让湘军在太平军周围扎营,他是不想要抓捕,而且对太平军泰外来的军粮进行袭击,这样就彻底切断城中粮食和水源,太平军因为缺水而溃败,两万余悍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天京战役,当时太平天国的李秀成率领数十万兵力猛攻湘军,曾国荃筑垒围困天京,反复进攻达四十余天,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防守最后不得不后撤。可见曾国藩防守能力,最后一举歼灭敌军。
为什么说曾国藩是刽子手,是魔鬼,其实历史真正残暴的是他的弟弟曾国荃,但是后人把罪过都给了曾国藩,曾国荃是曾国藩的第9个弟弟,虽然同母所生但是二者性格完全不一样。左宗棠曾经问曾国荃:“兄台一生最得意是什么?”曾国荃回答:“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八个字高度总结了曾国荃贪婪和凶残的性格特点。
曾国荃是湘军的陆师统帅,跟随曾国藩多年征伐,贪婪成性,性格凶狠,骁勇善战,为剿灭太平天国立了汗马功劳。
但是曾国荃每攻陷一城,都对其城内进行洗劫,掳掠,最后再带着洗劫的钱财回到湖南。金陵城破之前,王洪秀在内外交困中病故。清军进城后,在曾国荃指挥下对金陵大肆屠城七天七夜,几十万太平天国军民尽遭杀戮,天国男兵被砍头、剥皮抽筋,天国女兵或遭强迫,手段极其残忍,美丽金陵城一时成了谈之色变的“人间地狱”。
年9月9日,金陵城长江边。曾国荃命令湘勇将洪秀全的坟墓拙开,兄弟俩轮流鞭尸之后将其烧成灰烬,然后将骨灰填入大炮打进长江,这就是所谓“挫骨扬灰”。至此,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洪杨之乱终于尘埃落定。
大学者郭沫若曾经说过:“如果太平天国可以成功,中国将至少倒退年。
平定太平天国等于是把邪教组织一网打尽,只是他的弟弟在攻城的时候做法过于残暴。
真正把曾国藩推向低谷的的是天津教一案。
年6月21日,天津百姓拿着火把气势汹汹的来到一座叫“望海楼”的法国教堂,不但对教会进行焚烧,并且还杀死了20名外国传教士以及侨民。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清末时代,整个中国动荡不安,每家每户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有不少穷人生下孩子养不起,于是便将婴儿丢弃,尤其在那个重男轻女严重的社会条件下,女婴被丢弃于闹市、抛置于荒野,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当时在天津有个教会,里面的法国神父和修女对这种现象感到可悲,
于是他们在教堂办起了一所“育婴堂”、专门收养这些弃婴。有的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育婴堂”,当时的神父和修女也是看他们可怜就给了他们一些钱,本来是好心,结果导致很多人把这个作为“赚钱”的渠道,开始不断的送弃婴到教会。
6月的天津,夏日酷暑,一些不知名的瘟疫开始蔓延。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条件毕竟是十分有限,再加上很多弃婴本身被抛弃就是因为身上有先天性的疾病,所以,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一些婴儿夭折死亡,要么是死于瘟疫,要么是死于先天性疾病,数十名婴儿死亡了。
因为没法安置这么多死婴,于是教会找人草草掩埋了事,婴孩的残肢,暴露在天津老百姓的眼珠子底下,这些老百姓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他们开始猜想:教堂杀了小孩。
事情被传开后,有人专门跑到教堂窗户边上偷看:结果看到了一大瓶的“眼珠子”,于是大家传开了说教堂杀害婴儿取婴儿的眼珠子泡到药里,用来制药!
结果就发生了开头讲的火烧望海楼事件。事后,以法国为首的列强大兵压境,必须要求清朝朝廷出来解决,咸丰帝也不知所措,只能派出曾国藩去调查本案。经过实际查明真相后发现:那些眼珠子只不过是神父和修女腌制的一大罐洋葱头。
曾国藩最终做出了如下判决:
1.发布《谕天津士民》,禁止天津不法分子在妖言惑众,丢弃和倒卖婴儿。
2、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并在上呈朝廷的奏折中为传教士辩解。
3、大肆搜捕参与“天津教案”的民众。
4、判定烧毁教堂致人死亡的20人死刑,情节较轻的25人流放,天津的县令和知府全部革职并流放;并且对教会赔偿损失49万银两;派崇厚作为中国特使到法国赔礼道歉。
因为民众对“天津教案”处理不满,开始纷纷指责曾国藩为卖国贼,说他崇洋媚外,从此曾国藩名声扫地,郁郁寡欢,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但事情的根本就是因为清朝百姓的迂腐,导致弃婴增多,又因他们的贪婪开始贩卖弃婴,最后因为瘟疫导致死婴居多,而且以当时的局势而言,这种处理结果也许不够完美,但也在法理之中。
久见菌本人觉得曾国藩克己自律,作为臣子为国家鞠躬尽瘁,不管是太平天国还是天津按审判,过程有可能确实伤及了很多百姓,但是有战争就会有伤害,是英雄还是罪人大家也可以自行判断。
正所谓:
巨蟒转世曾国藩年少读书被贼嫌
太平天国惑百姓挫骨扬灰做审判
千古留名好与坏后人自可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