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科学启蒙呢?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回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通俗点说,科学就是发现真相。
通过探索、研究,找出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进而发现藏在这个事物身上的真相。科学也是让更多的“未知”变成“已知”的过程。
可以说,科学的起点是“探索未知”。
那么,又是什么促使人去“探索未知”呢?
是“好奇心”。
我相信写出《法布尔昆虫记》的法布尔,他对昆虫的研究,最开始可能来自对一只小蚂蚁的好奇,好奇小蚂蚁住在哪里,好奇小蚂蚁怎么沟通,好奇小蚂蚁怎么能扛得动比自己重的东西……
这份好奇心,带着法布尔走进了昆虫王国,让他解开了昆虫的秘密,发现了昆虫世界的真相。
也可以说,科学的起点是“好奇心”。
只要能保有好奇心,能对未知充满渴望,能为了解开未知而去探索、研究,那么,就是走在“科学”之路上了。
幸运的是,好奇心是天生自带的,对于未知的探索,是刻在基因里的。
养过孩子的父母都清楚,每个孩子都是名副其实的“好奇宝宝”,自带“研究精神”。
还记得从某一天开始,孩子乐此不疲地扔玩具不?这是孩子在进行“科学研究”。他们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的:
嗯,这个球球拿起来轻轻的,不错,味道怎么样呢?咬咬看,呸呸呸,不甜,扔出去,咦,它自己回来了。再来再来,这个积木也是轻轻的,尝一尝,哦,硬硬的,也不好吃,扔下看看,咦,它怎么不回来?
接下来,勺子、车子、铲子、恐龙都被扔出去了。
再接下来,孩子会对接触到的每一样事物进行同样的研究,所以,你会看到,孩子什么都喜欢摸一摸、啃一啃、闻一闻……
可别小看这个过程,在孩子不断接触、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事物的特性和规律。
比如发现狗不能飞、发现鱼不能离开水。他们还会给各类事物分类,比如小草小花是长在土里的,它们是一类。猫猫狗狗会自己跑,都有毛,它们是一类。
当然,也会有更多的疑问冒出来,为什么海水是咸的,为什么保温杯里的水是热的,为什么只有妈妈能怀孕……在某一个阶段,孩子简直就是行走的“为什么”。
这些爆棚的好奇心,会自然而然地带着孩子走上科学之路。
前提是,孩子能一直保有“好奇心”,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人的好奇心慢慢消失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怎么给孩子科学启蒙?”
可以这样说: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最好的科学启蒙。
具体该怎么做呢?
来看看《开门》这本图画书,说不定会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韩国的朴贞宣,图画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苏西.李。
故事主角是一只兔子和一只鸭子,为了方便阐述观点,我把它俩定位为成人和孩子。
一天,兔子带着小鸭出门购物,它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门,从自家的栅栏门到车门、卷帘门、旋转门、平开门、自动门、上锁的门、带圆把手的门、推拉门、冰箱门以及厨房所有柜子的门。
整本书没有一句对话,文字部分只是对各种门的简短描述,更多的线索和故事情节都藏在图画里。
你看,从它俩出门的那一刻起,兔子就处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它以游戏的方式,带着小鸭认识了一道又一道门,从它俩的动作和表情可以看出,它们玩得很开心。
最精彩的是,回到家后,它俩在厨房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柜子门,小鸭开心坏了,一顿猛操作,噼里啪啦打开了所有的门,嘴里还喊着“我要开门!”。
不过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结局藏在后扉页的右下角,看到了吗,小鸭正在试着自己打开栅栏门,它已经开始研究“怎么开门”了。
在这个小故事里,至少有三个小点可以回答,“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一,为孩子提供环境。
兔子带着小鸭外出购物,让小鸭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事物。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外出,去购物、公园、野外、海边、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乡村……都可以。丰富多样的环境,能为孩子的探索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有趣的游戏。
兔子和小鸭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一个游戏,我给这个游戏取名叫,“找找门在哪?”。
没有孩子会拒绝有趣的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探索,会走得更远。
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比如带爱车的孩子去看各种车,带爱昆虫的孩子去野外看昆虫,带爱玩水的孩子去认识各种形态的水……
三,成人不干涉。
翻到最后一页,大家看看,整个厨房的门都被打开了,有些厨具还扔在地上,看得出小鸭玩得有点疯,但兔子丝毫不介意,它也坐在地上哈哈大笑。这其实挺难做到的,很多成人接受不了乱糟糟的场面,觉得孩子在捣乱,进而去制止。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孩子的好奇心是被成人破坏了的。
为了干净不让孩子吃手,为了卫生不让孩子满地爬,为了不感冒不让孩子玩水,为了不被蚂蚁蜇不让孩子抓蚂蚁……
成人的“好心”,成人每一次的不允许,都会让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减少一分。
简而言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需要成人提供环境,需要成人有一颗游戏的心,更需要成人不干涉。
《开门》这本图画书,除了启发成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特点。
一是,画风鲜明有趣。
苏西.李用绿、蓝、灰这些冷色调和笔直的建筑线条为背景,来凸显那只活泼可爱的小鸭。一冷一热组合在一起,特别和谐,象征想要打开严谨的科学之门,需要一颗热情的好奇心。
至于有趣的细节,就更多了,看到那群散步的企鹅了吗?看到那只掉队的小蜗牛了吗?看到开门时,大门上的小门了吗?……相信我,这些细节,孩子们一个都不会漏掉。
二是,延伸到现实生活。
两个女儿看完书后,立马跑去鼓捣家里的门了,鼓捣完家里的门,又拉着我去找外面的门,她们也喜欢这个找门的游戏。
我把《开门》定义为一本科学启蒙读物,它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吸引孩子走进科学,正如作者所说:
“咦?这扇门怎么不一样?怎么打开呢?”当孩子带着疑问,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时,说明孩子找到了科学之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