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个县市区,尤其是近5年来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个,较年增长了一倍。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攻击性强和叮咬毒性大是它的主要特点。
火红蚁是什么?
在世界上毒虫当中能排的上前三的就有火红蚁,可想而知火红蚁有多恐怖了,火红蚁头部为铜棕色,身体为红褐色。工蚁的平均长度可达2-6毫米,下颚骨很发达,有4-5颗牙齿且种类各异。身体有明显的二分式结构并由大量竖起毛发覆盖。就是这么小小的不到6mm的蚂蚁据说每年巴西那边有3万人左右会被这种蚂蚁咬伤,造成经济损失接近10亿元左右,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疼痛难忍,直接休克了。那么火红蚁是从哪来的?又有哪些危害呢?
火红蚁来源于哪里?
火红蚁最早是在拉丁美洲的山区被发现的,在那里它们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战无不胜”。被叫做无敌蚂蚁。在20世纪初期,就被人记录在案,直到年才被人正式命名火红蚁。在经过一个世纪的漂泊后,先后经过了美国,年到中国台湾,并且同年九月,广东省发现中国大陆首例火红蚁入侵现象,年就已经开始在广西,海南等地危害农民了。对农民来说可谓是深恶痛绝。
火红蚁是一种社会性生活昆虫,经常以群居方式聚集,虽然很小,但攻击性很强,是最具攻击性的一种蚁类。当遭受攻击时,它们将对受害者发动协同攻击。
集群内部有一个或多个蚁后,这些蚁后能够快速繁殖。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但它们也会侵害住宅,寻找甜食或其它高蛋白食物。
火红蚁所到之处,从破坏当地人群的生活质量开始,对农村中的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都会进行大量破坏,因为在他们入侵的地方,不能有任何干扰他们生活习性的东西存在,若是农村耕田或是农业活动侵害到他们巢穴安全时,它们大多数情况下会发出致命攻击,受叮咬时会形成白色脓包,引起持续疼痛。撕咬过程会引起短时疼痛,但其毒液会引起持续疼痛,形成脓包。
被火红蚁咬伤的情况火红蚁如何防治和杀灭?
主要采用饵剂诱杀为主、粉剂和灌巢灭杀为辅的化学防治技术。
饵剂诱杀技术
饵剂诱杀是通过工蚁间的交哺习性将药剂传给并杀死蚁后,但作用效果相对缓慢,一般在施用后3~5天才开始发生作用,7-10天可达到较好防效。一般在红火蚁蚁巢密度较大、普遍分布,或诱集到红火蚁数量较多、但活蚁巢密度较低的发生区。施药时,直接按照饵剂产品推荐剂量将饵剂撒施在蚁巢0.5-1.5米范围内。
注意事项:切勿扰动蚁巢,地面应干燥,避免雨或晨露后施用;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保存与运输时切忌将饵剂与其它药剂、粉剂、肥料混放。
药剂灌巢技术
药剂灌巢是将触杀性药剂的药液浇灌到蚁巢内,通过接触传毒杀死红火蚁,作用效果迅速,但污染环境,防除不彻底。主要针对人体健康、重要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发生区域。灌巢前,勿惊扰蚁巢,先在蚁巢外围撒施一圈药液,形成隔离带,其次用药液淋湿蚁丘表面外壳,将药液慢慢倾浇在蚁巢上,并渗透到蚁巢底部。
注意事项:药剂灌巢时要保证药液量充足,每巢用药量10~20L,但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等避免使用。
“二步法”防控
在红火蚁大面积发生且蚁巢难查找的地区,采用饵剂撒播方法,将一定量的饵剂均匀地撒播在发生区域内,或间隔分区施药,10-14天后检查活蚁巢,再对残留的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
火红蚁咬伤如何处理?
被红火蚁蚂蚁咬了之后,患者要将被咬处的皮肤,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冲洗15分钟,然后擦干皮肤,可以涂抹地奈德软膏或者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处理,由于蚂蚁的毒性是酸性的,患者还可以将肥皂水涂抹在患处,在被蚂蚁咬过之后通常会出现皮肤的肿胀和瘙痒,患者不要抓挠,手上有细菌会使皮肤感染,同时患者可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进行治疗。当患者发现局部皮肤出现了破溃或者流脓的现象,医院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患处保持干燥,避免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