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呗变身
近日,部分网友发现自己在支付宝中的“借呗”变成了“消费贷”。这是因为蚂蚁消金启动品牌隔离工作,今后只有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才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而由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与“借呗”品牌相区隔。
据蚂蚁消金称,在品牌隔离过程中,用户的服务体验并不会受到影响,包括开通、查账、计息、借款、还款等核心流程也都不会发生变化。
正本清源
之前的蚂蚁借呗本身就是联合贷款。很多消费者误以为借呗是蚂蚁金服借钱给我们,实际上,是蚂蚁金服挂名牵头,众多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给我们。
而按照监管机构最新的要求规范,联合贷款牵头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但实际上借呗放贷资金中蚂蚁金服的自有资金占比仅有2%左右。
其余98%的资金,均来自中小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
这就相当于,蚂蚁金服仅仅是挂了个名,提供了平台通道,而真正的信用风险、周转压力全部由背后那么没有署名的银行承担了。
现在品牌隔离,本质上是蚂蚁金服为了符合监管要求而进行的合规改造。
几何影响
今后蚂蚁消金出资比例符合要求的贷款,才能叫“借呗”;其他由银行、金融机构出资的贷款属于“信用贷”,并且要在显著位置标明资金来源方。
对用户来说,品牌隔离的影响可能不大,只是把原来混在一起的机构分开了而已。
但对那些之前过度依赖蚂蚁金服的中小银行来说,隔离意味着他们今后要独自负责信用审核、风险控制等工作。
中大型的股份制知名银行还好说,那些地方银行、小微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品牌效应不够,今后这部分钱是否还那么好赚,就不好说了。
综上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是今年6月份才获批开业的新公司,它本身成立的意义也是为了响应监管要求。
蚂蚁消金跟之前的蚂蚁金服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在于,它不再是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控股50%,是第一大股东。而第二大股东南洋商业银行、第六大股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背后都有国有资本的支撑。
也就是说,不但“借呗”跟“信用贷”之间要品牌隔离,“花呗”、“借呗”之类的金融服务今后只能由蚂蚁消金来做,跟蚂蚁集团也要隔离开。
蚂蚁集团想再顶着科技之名,行金融之事,恐怕是不能了。
今后,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该鼓励创新的鼓励创新,该严格监管的,严格监管。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