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了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两本关于动物学的著作之后,再看这本法布尔的《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简直看得我泪流满面。和赫胥黎的硬核动物科普书比起来,这本《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显得亲民了很多。
这本书以讨论蝉与蚂蚁的寓言开场。在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中,蝉往往是一个喜欢自吹自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愿意为今后的生活做打算的形象。而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几乎都知道蝉为了每年一次的歌声嘹亮,实际上已经在地底下蛰伏好几年之久。蝉的最后一夏的歌声,实际上是自己生命的一次终结,用尽自己一生的力气发出最嘹亮的声音,这又是另一重角度的寓言了。
法布尔用了三章的篇幅来讲述了关于蝉的生命历程。从蝉出地洞到蝉如何羽化,再到蝉最后的高声歌唱,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述。法布尔的讲述非常的通俗,便于理解,又极其详细,可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得到身临其境的体会。
之后法布尔用同样的方式讲述的昆虫还有螳螂,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甲虫和蛾子,总共十二种昆虫。
在每一个章节中。法布尔都会详细的描述每种昆虫不同部分的形态。以螳螂为例。
他从螳螂宽大精致的绿色翅膀,讲到了螳螂小小的精致的小嘴和灵活能上下左右转动的脖子,以及非常显眼的,看起来非常残忍像镰刀一样的前肢。
为什么螳螂要长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螳螂是食肉昆虫,它的嘴这么小?这么小的嘴巴和他的前肢又是如何进行配合的?而我们平时忽略的螳螂的小腿和大腿又是什么形态的?这里面都做了解答。螳螂的小腿像一个双刃锯,锯齿小,数量多,小腿有一个硬钩,硬钩像钢针一样锐利。这个硬沟又有什么作用呢?擅长刺入和撕裂,可以辅助自己的两个大钳子进行攻击。那个钩里面还有小细槽,两侧有像剪刀那样的双刃。
我只能说这个描述实在是太精细了。我小时候抓过这么多次的螳螂,从来也没有发现过螳螂的小腿里面还有硬钩。
接着法布尔再通过螳螂的生活习性的研究来推断出,螳螂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对他的生活习性的作用。
在描写螳螂生活习性的过程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螳螂是怎么进行捕食的。法布尔的文字非常的优美而准确。看他描写的螳螂捕食的行为犹如看两位高手之间进行的搏斗,而螳螂肯定是更具有压倒性力量的那一方。捕食的过程真是惊险又刺激。这其实也是昆虫世界的常态,每一次捕食都是最赤裸裸的弱肉强食,是自然界中每种生物为了生存下去所需要面对的残酷的厮杀。
螳螂的交配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小时候的《黑猫警长》里面就有类似的桥段。我们知道雌螳螂和公螳螂体型上就有巨大的差异。公螳螂弱小而母螳螂强势。
在法布尔的观察笼子中,公螳螂和雌螳螂交配之后,会立刻被雌螳螂吞噬掉。这也就有了公螳螂为了后代壮烈牺牲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动物会心甘情愿地被吃掉。每种动物都有想要逃生的本能。所以在现代关于昆虫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野外,雄螳螂在履行完他的职责之后,会第一时间逃得远远的,逃离可怕的配偶。
而在法布瓦尔的观察中,他经常看到公螳螂在履行自己的重要职责的时候,事情还未完成,就已经被雌螳螂吃完了。这也从侧面表达了在动物世界中生存的残酷性。
接下来法布尔又详细的描述了螳螂是怎样建筑自己的巢穴并在其中产下自己的后代的。
从螳螂的形态生活习性到螳螂的交配特点,到最后螳螂产子时候搭建的巢穴,我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关于螳螂的生活社会描述。
在看完法布尔和赫胥黎的三本关于动物学科普的著作之后,你会发现即使同样身为动物学家,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赫胥黎更偏向于动物的解剖性质,以及从哲学的角度上阐述动物的某些反应特性。他运用的科学术语比较多,在阅读上比较硬核。
法布尔就好很多了,他的动物科学更纯粹的讲述了动物们日常的动物习性。他所描述的动物学更加的亲民,更加的通俗,能让普通的读者读起来非常流畅。
如果你要了解动物学的话,两位作者科学家的书都值得一读。可以从法布尔的书先开始启蒙。再进阶到赫胥黎的动物科学可能会比较好。
昆虫世界的社会生活法布尔原文科普读物巨人的肩膀京东¥80.7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