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最近风波不断,在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之后,今天把花呗的额度下调了!
花呗调整年轻用户额度
近期,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截图,表示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低了,不少网友反馈额度被降到了元以下。
针对有部分网友称其花呗额度被降到了元或元一事,蚂蚁集团12月23日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花呗是蚂蚁集团推出的依托于场景的信用消费工具,“花呗”的用户量超过1亿,其中约50%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用户在消费时,可以使用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花呗最初的应用场景集中在淘宝和天猫,随后扩展到停车缴费、出行、医院、餐饮、超市等。
网友评论
此前花呗广告惹争议
10月份的时候,花呗上过一则广告,广告中称,一名建筑业从业者在囊中羞涩时,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了生日。网友普遍认为,将普通劳动者心酸经历作为营销素材是赤裸裸的滥用亲情营销,背后代表的价值观让人无法认同
另外,还有花呗让快递员说出“热爱的不能省”,并用花呗分期买了第一把萨克斯;工作之前借钱去环球旅行,等等。
分析称,“类似的广告,容易对刚刚走入社会,没有控制力,更没有经济实力的年轻人产生误导,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去透支购买力,使年轻人的路还没开始就已经负债累累,从而引发社会事件。”
微众银行下调微粒贷消费信贷授信额度最高额度20万元
不止花呗,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微粒贷”推送“额度调整通知”称,微粒贷额度将于年12月26日下调至20万元,已有借款不会受到影响。此前,“微粒贷”提供个人最高30万授信额度。
对此,微众银行回应称: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为促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授信最高额度将调整至20万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普罗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多家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最高30万元的平台,除了微众银行的微粒贷、还有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美团借呗、京东白条、小米金融、百度金融、滴滴金融、微博借钱等。
早在今年7月17日,银保监会披露《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时就指出,互联网贷款应当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郭树清: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诱导过度消费引发一系列问题
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演讲中指出,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审慎经营。
郭树清提到,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坚持对同类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坚决制止监管套利。
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
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须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11月2日,银保监会、央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着力于规范网络小贷业务此前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随后撰文称,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须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
郭武平表示,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机构一样,其客户都属于金融消费者。从消费者服务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也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与费用是其盈利主要来源;再如“借呗”“金条”“微粒贷”等产品,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
郭武平认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目前缺乏明确规则和要求,出现了监管套利行为,与持牌金融机构形成不当竞争,最终难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加值得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