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孩子并非残忍,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在生活中,家长不难发现,孩子有时候可爱乖巧,有的时候却是显得很冷漠残忍。家长很琢磨不透,难道是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在家或者是学校,没有谁能教会他这样做,孩子怎么就会表现出残忍的一面呢?有时候,家长也会制止指责,而孩子则不以为然,愈演愈烈。
我就要去踩扁这些蚂蚁
我有一个朋友,叫妞妞。她家孩子今年3岁,平时孩子特别有同情心,也愿意帮助别人,但是最近妈妈发现,孩子的举动过重,而且语言上也很暴力。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去公园遛弯,妞妞发现小花上落着一只蜜蜂,妞妞看了好一会,转身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它飞的时候还有声音,我想捏死它!当时就把妈妈吓了一跳,这要真上手捏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一会,妞妞又被台阶上的蚂蚁吸引,妞妞跑过去,一边跺脚一边大喊:我要去踩扁这些蚂蚁!孩子这一喊不要紧,旁边人都看向她。妈妈特别不好意思,赶紧拉住妞妞:跟谁学的?捏这个踩那个,吓人不?太残忍,它们多疼!妞妞甩着身体大喊:我不!我就踩踩踩!妈妈一头雾水,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残忍的行为?
1..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行动的动力。
孩子在6岁前,天性尽显。尤其是在3岁左右,这个月龄段的孩子,身体控制能力较强,对事物支配的欲望也很高,他们会认为没有比自己再厉害的人或事物,对待事物认知容易冲动,冒失。孩子出现残忍的行为,只不过是想展示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能量得以释放。
有的孩子会把除了自己生命以外的事物当成玩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过激的动作,去试探对方能不能和自己和睦相处。当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掌控这个玩具的时候,就会施展自己现有的所有能力,证明:你看我多厉害!而且,当孩子观察到,自己的过激动作使得小生命四处逃散,或者赶紧离开,就激发了孩子的探索心理,想一探究竟,就会一直反复出现残忍行为,直到自己明白因果关系为止,这是孩子很正常的探索反应。
2.不理解生命的重要
很多时候,家长会忽视对于孩子的生与死的教育。认为孩子小,不明白生死概念,实际上,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会玩一个游戏,叫做藏猫猫!那个时候,孩子知道消失的事物会再出现,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这个游戏就不在玩儿了,即便是藏找,也是为了训练思维,所以没有让孩子体验消失的东西有可能再也回不来,延伸到生命也是一样。
有的孩子可能知道不想让爸爸妈妈变老,但是对于其他有生命的生物不够了解,认知不深,孩子就会觉得绘本里的小动物和现实的小动物一样,可静止可动,消失也会再出现。
3.存在轻微暴力倾向
有的孩子不仅是行为的残忍,可能在语言上也在释放。我记得有一个妈妈就说,她家孩子脾气不好,每次和小伙伴吵架打闹,他都会扣小伙伴的脸,让小伙伴受伤,而且当情绪平和下来以后,孩子还是会和妈妈说:我很不高兴,我想打死他!
其实,这样的言语和行为家长就要注意了,当孩子出现刻意压制情绪,伤害身边的人,用过激语言配合他的行为,有可能孩子出现了轻微的暴力倾向。这个时候,孩子没有从矛盾中释然,反倒是怀恨在心,想在下一次报复,或者给对方施加压力,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家长不及时做好纠正,影响会被一直放大!
性格变得冲动易怒。
当家长没有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就会缺少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行为上更加的过激,显得更暴力。不仅如此,孩子会觉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是有效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急躁易怒,不好相处,容易冲动。只要是一点小事,就会引爆心里的炸弹。
解决问题手段很极端
当家长没有及时的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显得简单粗暴,过于极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比如:有的孩子玩玩具,有一个步骤总是卡顿,最开始就是拍一拍,摇一摇,家长如果置之不理,不给予及时的帮助,孩子可能就会直接扔掉玩具,或者毁掉玩具,得不到的,玩不明白的就要破坏掉,这样极端行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还会破坏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被周围人所厌恶。
一般遇见有残忍举动的孩子,家长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敬而远之,不和他玩!很多家长还会直接表现出对这个孩子的不满,给孩子贴上这孩子真狠,真坏!这样的情况,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更大,孩子会在别人厌恶的指责中渐渐失去自信,变得孤僻,身边没有朋友,没办法适应社会,长大后惹祸,被欺凌的几率也会变大。
面对孩子的残忍行为,家长需要如何处理?
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孩子对于生死有概念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孩子会认真的看着爸爸妈妈,说上一句:我不想让你老!你别死!这个时候,孩子性格显得很脆弱,总是担心父母的离开。但是家长会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还粘着父母!这就是生死概念的初始表现。家长可以给孩子读一读关于生与死的绘本。
比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片落叶的故事》等,虽然孩子开始会不太理解,但是孩子会有对消失后再出现的期待,也有可能深陷其中,只要开心耐心陪伴倾听孩子的情绪就好了!
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播种一个小豆种子,从种子的消失,到渐渐长大,这个生命成长的过程简直让孩子兴奋不已。如果有条件,可以把小昆虫养在器皿里,在家长的陪同下带孩子观察,记录成长,感知生命的力量。
教会孩子正确的发泄方式
处理好情绪,就要释放情绪,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涂鸦墙上任意涂鸦,描绘出妄为的线条,不用评论,尽管让他画,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越是难懂的线条,越是在表达孩子此刻的心境!家长也可以定期在家组织咆哮比赛,一周一次,或者根据情绪爆发频率设置。
准备若干气球,告诉孩子,把自己不开心的情绪喊出来,看谁的气球被生气的气流吹的远!当孩子知道可以在家里大喊发泄的时候,也就平和了情绪!不要担心孩子的暴躁残忍,也许他的心里也有不开心的事情,只要陪着孩子找到情绪的出口,就会收获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让孩子才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出现残忍行为的时候这样说:你这样做,别人不疼吗?下次我也这么对你,看你疼不疼?也会说:你要是被踢了,你也得哭着找妈妈。看似简单的话语,可能并没有说服力。
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着急,她也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好好说。再者可以引导孩子自己造成的后果,适时的承担产生的自然后果,不要觉得家长心狠,这是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给他人和环境造成伤害,就要道歉,并且对对方表示关心。家长可以陪着他一起去做道歉这件事,给孩子勇气,面对并解决问题。
育儿启迪:
孩子出现的残忍行为,家长要耐心引发,给予帮助或者有效的建议,孩子才能不迷失自我,更完整的成长。
每日一问:家长们还有哪些育儿心得?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