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阳光虽不刺眼,却也让人觉得燥热莫名。不知为什么,在这种时候,倒是很羡慕那种百足虫,可以在一个阴暗的一个小角落里流连。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土湿苔青,傻傻的快乐。骑着车随心拐进一个没来过的小巷,很安静,有各样的小楼,有小狗。只是没有院子。习惯性地想着从哪个窗户望出去的风景独好呢?
围墙里像荒芜了很久似的,杂草茂密,围墙边一排大树,枝繁叶茂,在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城里,也只有像这样的地方,有些新鲜感,也让人有些喜欢。是不是那些爱好到处寻找古建筑和老房子看的人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呢?
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像qq秀一样选择场景和装束,那么我会选,一条幽深的巷子,一个深深的庭院,绿色的油漆剥落的大门,蔷薇架,高高的树,洒下一地的荫凉,密密匝匝,蝉声清越。我坐在竹躺椅上,桃红绸衫,浅蓝裤子。望着头顶树叶间隙的浅灰色天空。偶尔会出门远游,在一个天色将黯未黯之时,踏进一间没有什么人,冷冷清清的小bar,有木质的桌椅,浅浅地微醺着一杯淡淡的酒。在现实中无法出游,在别人都出门在外的日子里,我也只好如此“神游”一番,聊以自慰而已。
昨天晚上看了中央10台的“探索。远游”节目,朱哲琴作为特约主持人和一行人花了三个月时间徒步走完了非洲大地,并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峰。非洲茫茫的大地,各种各样的植被,几个人像蚂蚁一样地徒步其中。觉得在这种时候,人就像那周围的植物,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没有那么多的烦扰,前不朔源,后无目的,只停留在这一刻,一步一步地走,静静地开放。大概这就是“在路上”的那种快乐吧?
艰难地跋涉之后,宿营地简陋干净的房间,靠窗放的木制床,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的幸福,没有一丝多余的浪费,只有这一刻的需要。而山峰上那明天即将升起的太阳,漫漫无边无际的云海,它们等在那里。而当终于历经艰辛来到了这幅景象之中,不堪忍受的劳累辛苦都化作了热泪。云海缥缈,人在山巅之上。这一刻的意义又怎能用语言来诉说?
原来以为自己只喜欢大海,近来却越来越觉得这世界像个万花筒,博大广阔,变幻无穷。“专一”只是一种狭隘,“滥情”也情有可缘。百足虫和蚂蚁相比,真想有百足虫的脚,蚂蚁的头脑。多么想背起行囊走天下,放下行囊拿起笔。但现实不允许,也没有那种以笔为生的才气。但很高兴终于发现自己喜欢“驴行”,喜欢这里的真正的驴子们。
希望自己以后也有机会“撒开驴蹄”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