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蚂蚁金服价值评估及风险砍柴网
TUhjnbcbe - 2023/8/26 18:54:00

科技自媒体/庄帅

无论蚂蚁金服是否上市,何时上市,其估值与潜在价值是资本市场绕不开的话题。年时,蚂蚁金服在一次融资中隐含估值为亿美元(约1.03万亿人民币),而目前市场对它的估值在亿美元。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里,蚂蚁金服的估值又上涨了亿美元(升幅约33%),速度惊人,使其在最有价值的非上市公司中的排名进一步提升。

2月13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年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对于年9月取得蚂蚁金服33%股份后的一次性收益,阿里巴巴在四季度确认该收益上调人民币23亿元。

此外,9月24日至9月30日,阿里巴巴因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份获得2.15亿元的利润。

业绩报告亦显示,在年9月23日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后,阿里巴巴在9月24日至9月30日期间从蚂蚁金服获得2.15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收益。

蚂蚁金服:聚焦三大板块,国际化拓展边界

金融业务的本质,是客户、场景、技术和资金的融合。蚂蚁金服经历了自己做金融,到输出技术+客户+场景赋能金融机构做金融业务的过程。

当前,蚂蚁金服通过三大业务板块(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完美演绎了“能力输出”商业模式下的引流——变现——赋能逻辑。此外,公司借助国际化布局,将“能力输出”模式向海外复制。

场景+支付,“入口”逻辑:强化获客与粘客,实现业务引流与数据沉淀;

数字金融,“变现”逻辑:将体内客户与场景赋能予合作金融机构,使其扩大业务范围并提升效率,同时借此实现高质量收入变现(协同类收入);

科技服务,“赋能”逻辑:将金融级的技术对外输出,通过数字经济解决不同行业的痛点;

国际化,“拓展”逻辑:将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的模式,在海外国家拓展与发展,并探索构建全球网络。

本篇报告将围绕三大业务板块+国际化的视角依次展开。

支付:内固场景布局,外拓跨境业务

数字支付作为蚂蚁金服的业务起点,亦是公司各类流量的入口。

境内支付:完善场景生态,深度绑定客户

蚂蚁金服对支付场景的持续布局,主要通过对外合作与投资实现。

公司的场景布局遵从两条主线:

布局O2O:在移动支付由线上到线下的过程,蚂蚁金服亦在拓展线上到线下的场景,尤其是年以后,场景布局多围绕支付宝钱包的“医院”、“未来公交”、“未来商圈”、“全民WiFi计划”等展开;

客群培育:蚂蚁金服客群主要定位于年轻一代和优质长尾客户,而围绕C端新零售展开的“全场景”布局,一方面可以提升既有客户的粘性(粘客),另一方面亦可实现体外客户转化(获客)。

跨境业务:全球本土化(Glocal)战略的最佳实践者

作为发源于电商系的科技金融公司,蚂蚁金服的跨境支付业务围绕消费者全球购买、商家全球销售以及用户出境三方面展开。

蚂蚁金服的跨境支付业务已经成为全球本土化(Glocal)战略的最佳实践者:

全球本土化:已在全球范围拥有10个电子钱包。

跨境支付前景:有望实现跨电子钱包的互联互通。

经营绩效:行业增长格局稳定,公司收入模式清晰

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目前仍保持了20%左右的稳定增速。

行业经营版图逐渐清晰,公司收入模式相应清晰。

基于庞大的客户以及流量经营模式,支付板块业务收入有望保持乐观增势:

境内支付业务步入可持续增长期:

①受益于行业规模的持续增长:预计伴随互联网消费体量扩容叠加支付方式持续迁移,预计第三方支付规模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的;

②受益于市场份额的整固:看好公司在移动支付尤其是线下扫码支付领域份额的巩固和提升,以及因此带来的议价空间提升;

③备付金重启付息有望丰富收入来源,据财新网报道,央行重启支付机构备付金付息,我们测算该*策有望每年为公司带来20亿以上的备付金利息收入;

跨境支付业务有望非线性增长:跨境支付业务收入主要涉及跨境支付手续费、增值服务收入、汇兑差等来源,公司在年全资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公司万里汇(WorldFirst)后,未来有望加大跨境支付业务的布局力度,从而为支付业务板块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数字金融:外部协同,报表策略升级

在完成金融业务持牌和金融生态圈打造后,年以来,蚂蚁金服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主要围绕提升客户粘性与强化业务协同展开。

对外投资拓展边界,交叉销售拓宽产品线

(1)对外投资已成为蚂蚁金服在金融业务方面非线性扩张的主要抓手。

其金融领域投资可分为两个阶段:

1)牌照布局阶段:年以前,除公司申领获得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和小额贷款牌照外,蚂蚁金服也通过并购、发起设立公司的模式,先后布局了基金(天弘基金)、基金代销(数米基金网)、银行(网商银行)、保险(国泰产险)、网络借贷(网金社)等领域。

该阶段投资的特点是,由于金融持牌需要,公司往往成为上述企业的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如天弘基金(持股51%)、国泰产险(持股51%)、网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30%)。

2)由量到质,纵深发展。年以后,公司金融领域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支付和财富管理方面:

垂直型支付类企业,重点布局公共交通等行业(如,Metro大都会、通卡联城等);

财富管理全产业链,包括投资顾问(先锋领航)、智能投顾(阿法金融)、社交投资(雪球)等方面。

(2)在保证基础金融牌照和业务能力基础上,公司拓展交叉销售,强化客户粘性。

零售金融的核心在于做大客户基数(获客)和强化客户变现(粘客),二者均取决于产品线的丰富度和交叉销售能力。

在拥有全谱系的金融产品后(支付、财富管理、融资、保险、征信等),蚂蚁数字金融业务的重心更加聚焦于产品的交叉与协同方面:

支付+财富管理:余额宝支付;

支付+融资:花呗支付;

融资+征信,保险+征信:芝麻信用分作为相互宝、花呗、借呗的准入条件。

从交叉营销的效果看:截至年9月末,支付宝国内用户达到9亿人。

而在支付、理财、融资、保险、信贷五大类金融服务中,使用3种及3种以上服务类别的用户达到80%,使用全部5种服务类别的用户达到40%。

业务逻辑:从经营资产负债表转型为经营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经营模式:引入资金,并依托自有客户、场景和技术独立开展金融业务,业务本质是做大资产负债表规模来扩大盈利规模(资本占用与风险敞口亦不断放大);

利润表经营模式:输出能力(包括技术、客户和场景),助力合作机构的金融业务开展,同时在赋能过程中实现收入(不承担风险敞口,不占用资本)。

利润表经营模式的核心在于,强化开放协同。

蚂蚁金服的协同业务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

融资业务:将传统的自营贷款模式转化为“信贷联营”模式,突出自身在场景、客户、数据、方面的优势,并协同外部银行在资金、资本、风控方面的优势。

目前,花呗、借呗、网商贷合作的外部银行家数超过家。

财富管理业务:借助蚂蚁财富(面向C端客户)、余利宝(面向B端客户)的平台,为资产管理机构引流,代销公募基金、理财型保险、信托产品、贵金属等全品类资管产品。

目前,蚂蚁金服合作的外部资产管理机构数量超过家。

保险业务:面向家左右的保险机构合作方,代理多收多保、医疗险、重疾险、养老险等多个保险产品。

以相互宝产品为例,上线9个月其存量成员数超过万(截至年8月)。

展望:利润表经营模式下,盈利稳健性持续提升。

协同业务:年以来公司税前利润快速增长(预计19Q2-Q3税前利润合计.3亿人民币,/18年同期为.6亿/48.5亿(详见报告最后一部分分析),预计与金融协同收入增长密不可分。

子公司自营业务:并表模式亦有助于自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服务:始于金融,不止于金融

蚂蚁金服的第三大业务板块是技术研发与科技输出。

技术研发:聚焦“BASIC”

科技是蚂蚁金服的起点。公司聚焦于“BASIC”基础技术,即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1
查看完整版本: 蚂蚁金服价值评估及风险砍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