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它是名副其实的春季观赏性昆虫,可在早期却
TUhjnbcbe - 2023/7/2 20:09:00

作为名副其实的春季观赏性昆虫,蝴蝶最早却并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幸运。早在《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睫蝶形》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提蝶之邀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盲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传槽丰卢间。雀来燕。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此处的蝴蝶既非庄周笔下的自由化身,又非后世文人笔下花蝶共舞的精灵,而是落入危机重重的苑圃,沦为“三月养子燕”的腹中美食。这个备受后世文人追捧的美好意象,竟然是以这种狼狈而无奈的姿态登场,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错愕和遗憾。

现有的秦汉文献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蝴蝶的文学作品传世。魏晋时期的蝴蝶,几乎全部是以释名、自然特征、来源等内容得以留存,如:《晋书·郭璜·客傲》载:“蚊泪与天地齐流,好蜡与大椿齿年。然一闺一开,两仪之际,一冲一溢,悬象之节,秋。青阳之翠秀,龙豹之委颖,骏狼之长晖,玄陆之短景。故牵壤为悲欣之府,胡蝶为物化之器矣。”“记载蝴蝶自然特征的如《全晋文·王该·日烛》载:“贵乎能飞,则峨蝶高晕。奇乎难老,则龟蛇修考。”记载蝴蝶来源的有《搜神记》卷十二载:“故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萤也,稻之为(上加下虫)也,麦之为蝴蝶也,羽翼生焉然朽草之为萤,由乎腐也:麦之为蝴蝶,由乎湿也。尔则万物之变,皆有由也。”《搜神记》卷十二载:“木蠢生虫,羽化为蝶。”诸如此类。

独有张协在其作品《杂诗十首》中,留下了蝴蝶在魏晋时期唯一的诗歌剪影。诗曰:“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元。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闽越衣文蛇。胡马愿度燕。风土安所习。由未有固然。”诗歌系作者于外地羁旅任职期间,感悟思乡时的伤春之作,“胡蝶飞南园”交代了春季的写作时间,蝶的“南飞”之举,则暗示着远行的诗人心心念念的南方故山。此时期文学中的蝴蝶,也仅仅止步于此。

这种岑寂的现象,都指向一个现实:蝴蝶至少在南北朝以前尚未大规模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到了南北朝时期,对蝴蝶的咏赞篇章突然增多,百余篇诗文中都出现了蝴蝶的身影,其中诗歌超过六十篇,专题咏蝴蝶的诗歌五首。上至帝王皇族,下及文人士子、僧侣,莫不以抒写春日花蝶为乐事。于是,南北朝诗文对蝴蝶的咏赞以及春日看花赏蝶活动与日俱增,从而使蝴蝶审美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学中一道凯丽的风景。

蝴蝶本是最早活跃在人类生活中的昆虫之一,然而,在古人大量讴歌蚕、蝉,书写蟠牌、蚂蚁,甚至投笔批判蝇蚊为害的时候,蝴蝶却罕见地失踪于文人的笔下。它们的身影仅仅只是随着庄周的自由一梦,忽忽地舞过先秦的天空,之后便悄然隐遁在魏晋的花丛中,再也难以寻觅其踪。

直到南北朝的一片莺歌软化,才又千呼万唤地将它引来。它以轻盈的翅膀,扇动了整个南北朝的诗坛风气,似乎连呼吸中都点缀了粉蝶的馨香。蝴蝶就这样飞入了春天的画廊,成为昆虫文学中最曼妙的意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是名副其实的春季观赏性昆虫,可在早期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