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痴迷于一件事,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和创造力?
点画,只是陶启泽平日打发时间的一个兴趣,他还喜欢折纸。
费列罗巧克力包装纸到了他手里,能成为的东西很多很多。
陶启泽念的是人大附中的早培班。这个班收进来的孩子,几乎都是智力超群。
他痴迷计算机,直到高三还坚持自己热爱的机器人研发,设计出的机器人让波音的飞机结构工程师也连声赞叹。
可即便如此,他经常被人问:你做这个有什么用?
启泽向来都干脆利落:
没用,就为了好玩儿。
超常儿童中,确实有各路神仙。
可记录下启泽的这部纪录片,可不叫《小小天才少年》。
《小小少年》
(LittleGiants)
比起天赋,启泽早早便找到了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乐在其中,这是多么珍贵的人生礼物啊。
而在《小小少年》里,得到如此“眷顾”的孩子,还有很多……
??
天赋异禀,究竟是不是礼物
所有人第一次见到王烁然时,都会吓一跳。这个9岁男孩稚气未脱,可一坐到钢琴前,能够迅速将彼时彼刻的情境,化作指尖的旋律。
愤怒、悲伤、狂喜……这些常人惯用词汇表达的情绪,都被这个孩子塞进音乐里。就连一只被太阳晒干的青虫尸体,都能激起他的创作欲。
这被称作“钢琴画像”。根据一个情境、一个人、一件物品即兴演奏。生活里的万事万物,在王烁然的指尖,都能化作音符。
当被问起音乐之于他意味着什么时,烁然笑了:
而即便是音乐,王烁然的兴趣也十分广泛:钟意Beyond乐队,*家驹的粤语歌曲他如数家珍,每次上台,最喜欢表演的便是那首《光辉岁月》。
除了钢琴,烁然还会吉他、贝斯、架子鼓——这些乐器,他并没有老师,都是在网上找教程自学。
但大多时候,赋有“异禀”也意味着会被当作“异类”。
才11岁的殷然,不是听不见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他只是选择视而不见那些异样目光。
喜欢虫子怎么了?
太多新奇的虫子让他感到兴奋。同龄人无法理解的爱好,却令殷然的生活拥有无穷无尽的乐趣与新鲜感。
可也让他早早地经历了孤独与无助。
??
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的爱
而拥有一个没事儿就往家抓虫子的儿子,什么感受?
殷然的妈妈不假思索地说道:“非常有意思!”
她会跟着儿子一起观察虫子,任凭孩子在家各处堆满了昆虫的家。她也学着殷然那样,什么虫都要摸一摸、看一看,保持好奇,乐在其中。
但她也有很理性的一面。
殷然妈妈支持孩子的兴趣,但她清楚,人的一生不可能只做喜欢的事情。
“想做的和应该要做的事,那是一种平衡。”
假期带着殷然进山寻虫,她提前给儿子规划了时间表。每天必须定点打卡古文背诵,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假期过完,别人家朋友圈晒的都是风景名胜,殷然一家捧出的,却是肉眼难以辨别的竹节虫、翅膀闪着金光的蝴蝶、翩跹的飞鸟……
殷然的家还有自己的名字,叫作“虫羽鸟”。
爸爸对应鸟,妈妈对应着羽化和羽毛,而殷然则是他最挚爱的虫。一家三口在山林间,探索着万物的乐趣,奏响自然交响曲。
跟做机器人的陶启泽一样,殷然也经常被问道:
玩虫子有什么意义呢?
殷然妈妈一点也不担心。她说,蚂蚁有六条腿,它的腿上长了多少根毛,它的触角怎么样——这种东西不会说去影响他的人生、起很大一个作用。
“但是那种快乐的感觉,会留在他的心里面。我觉得这种就是无形的有用。”
想留住快乐的,还有王烁然的爸爸妈妈。
妈妈理解孩子的那份热爱与快乐,甚至“感同身受”。
当中央音乐学院最权威的教授直截了当指出了烁然在钢琴上的不足后,男孩儿把自己留在琴房里,整整一小时都一言不发。
他不开心,却不是因为教授说他钢琴弹得不好、不够专业,而是怕爸妈因此就不让他继续玩其它乐器、即兴创作歌曲了。
可烁然的父母,却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选择。他们选择将保护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
烁然爸爸说,音乐是一种可能,但不是唯一。
??
你是谁,你很小就知道
总导演孙超说,虽然这些少年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了天赋,但“痴迷”,才是本片的主题。
在实际拍摄中,《小小少年》没有现成的架构或者台本,他们的宗旨是:绝不去干预孩子做事情,孩子做什么就拍什么。
让一切静静流淌,让故事自然发生,摄制组从不干预。
于是,你会看到在比赛现场失意后,陶启泽压抑不住的愤懑对着镜头宣泄。
你会看到,殷然坐在导演面前,给出他自己对这部影片的建议。
他说,只需要在片尾附上一枚“小纸条”,上面就写一句话:
《小小少年》的分集名也极为有趣,乍一看,毫无头绪,可当你深入每一集后,会恍然大悟:
第1集名为《那夺云》。“那夺”是云南一座小村庄的名字,“云”则是我们的主人公小云儿。
如同她的名字一样,8岁的云儿起舞时丰盈而舒展,即便是在猪肉铺的一小块空地上,她的舞姿也光芒万丈。
第2集《》,这个数字代表着启泽和宇晨他们的机器人队伍。
这集导演还分享过一个有趣细节:在他们无数次的拍摄、见面中,陶启泽换过无数件T恤,可每一件T恤上都印有和Prototype的名字,“我从未见过他穿除了队服以外的衣服。”
第3集《自然之道》的名字,其实是主人公殷然自己取的。
殷然还顺便给大家普及了一下他心中的大自然之道:
自然中的一切物体都没有好坏之分,昆虫的害益区别是人类乱编的。
第4集《HelloKitty》,源自一位男摩托车手的质疑。他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喜欢这种越野摩托车。“摔得不疼吗?不脏吗?”
导演便反问他道:“那你认为女生应该喜欢什么?”
“HelloKitty。”
说完后,一众男生露出了看好戏的笑容。
但我们的主人公、14岁的姑娘怡娜,却没有反唇相讥,而是在接下来的摩托车比赛中,漂亮地超越过所有男性选手,一马当先。
“我出去,不会说我是女车手。我是车手。”
在第5集中,《以父之名》并不仅仅是周杰伦的那首歌。
以父亲的视角看来,已坚持10年的乒乓球却在巅峰时期放弃,毅然扎进电竞的挑战——儿子国豪的抉择不可理喻。
父与子的关系一度跌入谷底。但到后来,父亲试图去了解儿子正在做的事,好像也慢慢有一些理解了。
放弃谈何容易,而奋不顾身开始新的追寻,更需要勇气。
第6集《哪一颗星星属于我》——这不仅是9岁的王烁然自己创作的歌曲,也是他彼时心中的困惑。
这群小小少年,他们的背景、专注的领域、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沉浸在“忘我之境”中,都在各自钟爱的事情上做到了极致。
有人说,他们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如此漫长的人生,倘若能找到一件终生热爱、乐在其中的事情,是多么宝贵而又幸运呀。
正片观看来扫我
小小少年丨
(60分钟×6集)
撰文-稻来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