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线团队八一八蚂蚁聚宝资讯项目的 [复制链接]

1#
时间:晚上9:30

人物:桑哲焘(后台开发工程师)李丰(后台开发工程师)高翔(前端开发工程师)刘雯雯(产品经理)桑哲焘:Invest系统的运作正常么?李丰:基本正常,但还有几个小Bug需要修复一下。高翔:我这边也正常的,我再看看有什么问题……刘雯雯:刚和楼下投研同事讨论过,你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8月18日,蚂蚁聚宝APP的正式上线对于负责蚂蚁聚宝资讯项目的Invest系统团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的工作是负责将一财新媒体投研团队生产的财经资讯用技术方式传输到蚂蚁聚宝的后台,几个月辛勤工作的成果将会第一次呈现在大众眼前。这一天,Invest系统整个团队的技术人员都在电脑前紧张监控着后台的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排查并修理Bug。比起投研团队能够直接在蚂蚁聚宝平台上给予用户优质的资讯体验服务,Invest系统团队所做的一切都是“隐形”的,一切都只是在后台默默运行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Invest系统团队,去探究一下这群高智商小伙伴背后的故事。这就是Invest系统团队每个成员若对一个团队充满信心,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招商局大楼22层最右边的几张办公室,电脑前的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偶尔相互间一两句吐槽自黑,以此来完成一场只属于他们彼此的“代码”交流。产品经理刘雯雯,一个看起来文弱的长腿妹子,则在资讯团队与技术团队之间楼上楼下奔跑着,不断沟通产品的相关事宜。这个看似最安静的部门,却低调地完成了最不安静的最后一步——将资讯产品顺利精准地送达蚂蚁聚宝终端。小编技术小白的小编特来讨教,和我说说你们神秘的Invest系统吧!张程一财新媒体产研团队负责人(托腮柯南状,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大白君吗?)Invest系统是为了蚂蚁聚宝资讯项目开发的平台。这是一个后台系统。Invest系统就像是完成一场私人定制,改变了你获取有效资讯的渠道与方式,这就好比你在网上私人订制的鞋子,更符合你的品味与你的喜好。小编这个系统大约花了多少时间完成?张程我们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普遍成熟CMS(内容管理系统)系统的百分之七八十,并且技术架构更加新颖。小编传统的CMS系统和Invest系统有什么区别呢?张程旧版的传统CMS平台架构比较繁琐,技术很老旧,一般都用了十几二十年,这是市场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我们Invest系统技术架构非常新,运用更为便捷有效。直观的感受就是用现在win10系统的眼光,去看win98的系统。结果不言而喻了。(得意的笑容)小编完成了一个成熟CMS的百分之七八十,这个工作量的负荷一定很大吧?张程我们团队都非常期待自己产品的出生,工作量是与成就感分不开的。这或许就是磊哥(注:一财新媒体总经理*磊)所说的荣誉感吧!8月18日蚂蚁聚宝上线那天,团队里的小伙伴有好几个都生病了,依旧坚持来上班,为的就是能够看到自己亲生的系统能够运作正常。因为我们相信:“每个成员若对一个团队充满信心,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这场百米赛跑还要继续如果说Invest系统是一场百米赛跑的,我们现在只跑了20米。小编Invest系统的完成,你们每个人一定都很自豪吧?张程自豪是肯定的。用了两个月时间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但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作为产研团队,我们需要有前瞻性。如果说Invest系统是一场百米赛跑的话,我们现在只跑了20米。环节打通,逻辑OK,产品正常运作,无重大的bug,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指标。小编那么接下来的80米会怎么跑呢?张程我觉得是两个方向。前30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系统稳定,这是凌驾于所有之上的,是系统成熟的表现。因此这不仅是产品的稳定,还需要完善客户需求的实现流程以及外界对接的规则化。第二,优化产品的实用性,提升价值。至于剩下的50米,是我们的野心所在。(坏笑)我们所研发的Invest系统希望能够不仅仅是支付宝与蚂蚁聚宝可以用,接下来券商、报纸、周刊等等都能够应用我们所骄傲的产品,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很多媒体的有利工具。小编感觉不小心挖到了你们的计划构想了!(偷笑)张程这米的赛跑其实是见证一个独立产品的诞生。拿之前系统的比喻,谦虚地来说,Invest系统现在所处的是“winXP”,未来我们希望朝着“win7”“win8”“win10”不断地靠近,做到最好。成就不一样的自己经验并不代表一切,我们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小编你觉得这次Invest系统从开发至今对你们团队最大的收获或者说感悟是什么?张程我个人认为一个非常棒的产品并不需要一个儿子都已经上大学的人(小编觉得这个比喻也是棒棒的!)才能做出来。Facebook最初就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在宿舍里面创立的。而对于Invest系统这个项目而言,应用的是最优的产品理念,选择的是最时尚的产品设计,掌握的是最新的产品技术,我们的自信来源于这些。小编在开发至今遇到哪些问题吗?张程其实我们完成这个系统的人数比理想状态的应有人数少了一半,但是我们依旧完成了(Yeah)。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除了要完成各自的工作以外,有些小伙伴还要轮班担任24小时运维工程师,备份每天的数据内容与修理bug。有时早上8点就早早地坐在电脑前修Bug了,晚上要加班到9点多回去,我们虽然一周上五天班,但是每个人在周末依旧在钉钉了解工作进度。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大家依旧毫无怨言,并乐此不疲,偶尔的相互吐槽,吃饭路上的相互调侃成了我们在高强度压力下的一种有效交流的方式,或许这就是我们90后产研团队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热情吧(得意ing)!小编最后,小编想问”大白“你有什么话想对产研团队的小伙伴们说嘛?张程经验并不代表一切,90后现在已经不属于非常年轻的一代了,我们将会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地成为整个时代的中坚力量,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在孕育发酵的过程中将会成就每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起加油吧(燃烧吧,小宇宙)!小编后记:在这个外界看来十分安静的90后技术团队中,却有着专属于他们的不一样的“闹腾”精神与热血情怀。他们有活力,他们有自信,他们勤奋,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互联网时代在不断地更迭,他们将会成为中坚力量,绽放出与众不同的风采,成就不一样的自己,前方的剩下80米,小编陪你们一同向前跑,fightin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