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各地惠民保项目迎来了大爆发,从城市版惠民保,到省级版惠民保,再到国家版惠民保,就差世界版惠民保了。截至目前,据统计全国已有16个省份36个城市落地了惠民保项目,总体价格在元左右,总保额在万元左右。
从承保公司来看,既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险企,也有东吴人寿、泰山财险、国富人寿等地方中小险企,还有泰康在线等互联网保险公司。从健康服务公司来看,有思派健康、镁信健康、暖哇科技、南京智慧医疗等。从保险经纪公司来看,蚂蚁保险、腾讯微保、轻松保、保险旗下的广东众康永道等均积极参与。
不过,也有不好的消息传来。9月24日,刚上线1个多月的惠嘉保宣布,“由于相关政策限制,惠嘉保产品近期无法再次上线。”这意味,惠嘉保成为国内首个停止投保的惠民保项目。
有业内人士告诉保观察,惠民保再不控制下去,俨然会变成收割的工具。
01.概念竞赛不断升级
梳理惠民保发展史,它最早开始于平安年在深圳搞的惠民保项目。虽然做了5年时间,这个项目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几年中,其他保险公司也没怎么跟进。
或许是年初的疫情让这些传统保险巨头无事可做,平安旗下的平安养老、平安健康,中国人寿开始不断推出佛山、珠海等城市的惠民保。如果说这些还是保险巨头的单个城市尝试,下半年来随着一些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加入,惠民保项目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年8月2日,中国人寿财险等3家公司推出了面向海南全省的乐成特药险项目,该省居民只需花费29元就能得到保额万元的惠民型全球特药险。
1个月后,国富人寿和轻松保联合推出的面向广西全省的惠桂保,泰山保险和泰盛保险经纪联合推出的面向山东全省的鲁惠保,泰康在线和保险联合推出的面向湖北全省的湖北城惠保等。
省级版惠民保之后,全国版惠民保也出现了。9月21日,泰康在线等7家保险公司与广东众康永道推出的城惠保出炉,根据不同年龄段缴纳19元、39元、元等三个档位,总保额为万元,分为住院及特殊门诊保障和特药保障各万元。
不过这个全国版城惠保更像是噱头而已。首先在住院及特殊门诊保障方面的免赔额为12万,对大部分而言恐怕都达不到这个免赔额。在特药保障方面,也有两万元的免赔额,不过也约定生效前10项既往症约定不承担责任。
现在就差一个世界版惠民保,来看看这个称号最终“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02.谁会是第二个夭折的?
一边是各地惠民保的火爆上线,俨然谁不搞惠民保,谁就落伍了;一边是首个惠民保——惠嘉保的夭折,这确实让人有点看不懂。
8月13日,由浙江省嘉兴市民政局指导、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承保的嘉兴市民专属补充医保产品——惠嘉保正式发布。当地居民只要花费69元的价格,换来一整年万元的健康保障。
在高额保障的基础上,惠嘉保还为参保人提供肿瘤早筛、肿瘤疾病咨询、分诊服务、药品配送等7项贯穿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肿瘤增值服务。
然而,谁也没想到1个月后惠嘉保意外宣布停止投保,“此前已成功参保缴费的市民,将由中国太保财险嘉兴支公司为您承保,保险责任及理赔服务完全按照前期公开宣传执行。”
在此情况下,谁成为第二个夭折的惠民保呢?这个谜题只有时间给出答案。
结语:惠民保的火爆说明,这款产品一定解决了一些人的投保需求,特别是对患有慢性常见疾病、年龄大的人群来说,是一大利好。不过,从惠民保早期实践来看,这款保险产品想要实现盈利是非常难的。
因此,家大业大的平安等险企巨头可以承受长期亏损做这款产品,而中小险企这么做的结果是赔穿概率更大,更多像是赔本赚吆喝。这款产品如果能确实帮到一部分非标体,对他们而言也是不错的。
不过,如果保险公司承担不了亏损,这种保险产品产生的纠纷可能恶化保险业不佳的社会形象。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对惠民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