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每次从学校回家都要路过一个大水池,这个水池宽约有10米,长约有50米左右,由于当时学校里没有食堂,每天中午都要步行回家吃饭(大约有3里地远)。
每当走到水池时,我都会蹑手蹑脚的,因为在水池的岸边经常有甲鱼晒太阳,当时天真的意味蹑手蹑脚就能抓只甲鱼吃。事实上,每次当我们看到甲鱼时,它就遁入水中,只在水面上留下一长串密集的气泡了。
虽然甲鱼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各大水体中都有分布,但是野生甲鱼主要还是喜欢栖息在一些水流缓慢的池塘、湖泊、水库以及河流之中,其中水库是它主要的栖息地之一。那么,在水库中,甲鱼喜欢待在什么地方呢?这还要从甲鱼的习性说起。
关于甲鱼
甲鱼学名鳖,是龟鳖目鳖科下动物的统称,而在鳖科下一共有2个亚科约30个不同的物种,其中最大的鳖是极危物种斑鳖,全世界范围内仅剩下了3只,而且由于只剩下了雄性,所以它们极有可能会灭绝。
而我们最常见的鳖就是中华鳖了,它们广泛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们在一些江河湖泊看到的鳖基本上都是中华鳖。
中华鳖又称团鱼,它有着近似圆形的背甲,背甲的颜色通常是黄褐色或者暗绿色,吻部突出,酷似猪鼻,全身都被革质皮肤包裹,最关键的是中华鳖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大补之物”,所以,在上千年的捕杀下,如今的中华鳖数量也比较稀少了,以至于它也成为了“三有保护动物”的一种。
中华鳖的习性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三喜三怕”,其中三喜是指中华鳖对栖息环境的选择,一喜是指中华鳖喜欢无人打扰的静水,二喜是指中华鳖所处的环境中必须要有适合晒太阳的地方,因为只要不冬眠,阳光比较好,中华鳖每天都是要晒太阳的;三喜是指中华鳖虽然会在淤泥中越冬,但是它们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有污染,它们就很难存活了。
至于“三怕”则恰恰与三喜相反,所以才有了中华鳖喜静怕惊、喜阳怕阴、喜净怕污的说法。
另外,中华鳖虽然是用肺呼吸的动物,但是它们在冬季冬眠时会潜藏在水底底部的泥沙之中,此时它们呼吸主要是靠腋窝来进行气体交换的,所以,我们看到中华鳖露头后久久不浮上来并不会憋死。
其次,中华鳖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用嘴排泄,多年前,科学家们通过对中华鳖的研究发现,在水中它们的泄殖腔只会排出体内约6%的尿液,剩下的尿液都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排出的,几年前,新加坡的科研团队通过对中华鳖细致的研究发现,那个神秘的方式就是嘴巴,没错,中华鳖约有94%的尿液是嘴里排出来的,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种可以用嘴排泄尿液的动物。
水库中的中华鳖
水库由于水体流动缓慢,属于静水,而且水库中有着丰富的食物,比如鱼虾、水生昆虫以及水生植物等等,所以,水库是中华鳖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不过,尽管在水库之中,不同季节的中华鳖待的地方也不同。
首先是春季,中华鳖最喜欢的温度在17-28℃之间,当水温持续高于10℃时开始活动,此时正值春季,由于中华鳖属于变温动物,无法自己调节体温,所以在春季,它们晒太阳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此时的它们通常是栖息在离水库岸边比较近的水中,方便随时的晒太阳。
其次是夏季。夏季的水温较高,尤其是浅水层的水温甚至能超过30℃,而且即便是底层的水温也相对较高,所以,此时中华鳖晒太阳的频率降低,更喜欢在深水区活动。
当然这也绝对,如果是在一些比较浅的水库中,它们更倾向于待在岸边且有树木遮挡的水体中,不过它们依然是待在水底,毕竟水上层的温度较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夏日炎炎柳荫潜”。
第三是秋季。秋季气温转凉,此时中华鳖的晒太阳频率会再次增加,不过,通常只会在中午,而且随着气温的降低,水的温度也在逐渐地降低,尤其是水上层的温度,所以,此时的中华鳖更倾向于在水底活动。
而且由于马上要冬眠,此时的中华鳖进食欲也比较强,所以,严格来说这个季节,中华鳖可以出现在水体的任何一个位置,只不过更倾向于水底而已。
最后就是冬季。作为一种变温动物,除了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甲鱼,其他的都需要进行冬眠,毕竟对于变温动物来说,零下的温度是致命的。每年的11月份前后,就是中华鳖们陆续进入冬眠期的时候,此时的中华鳖主要在两个地方:
一个就是浅水区的水底的淤泥之中,它们会藏身其中,一动不动,一个就是岸边的淤泥之下,不过,这两个地点的差异很大,前者只需要在水下的淤泥浅层就可以,而后者是深入淤泥之下,而且后者会在淤泥的上方留下一个呼吸孔,用来呼吸。
野生甲鱼为何越来越少了?
野生甲鱼在许多小伙伴的儿时是最常见的一种爬行动物,它们在河滩、水库边、湖边经常晒太阳,但是如今,野生甲鱼已经非常少见了,这除了人为捕杀的因素外,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首先是天敌。甲鱼的繁殖能力比较强,通常一年它们能够产下约20枚卵,再加上野生甲鱼的寿命在30-60年,所以一只甲鱼一辈子还是挺能生的。但是,甲鱼也是有天敌的,由于它们会将卵产在岸边的沙土之中简单地掩埋,所以小到蚂蚁、昆虫,大到老鼠、蛇类都会将这些卵吃掉,因此真正能孵化的甲鱼卵其实是比较少的。
在这个前提下,人为的介入捕杀,就显得伤害性非常的大。
其次就是污染了。甲鱼的冬眠环境(淤泥)虽然看起来很脏,但其实它们耐污染的能力是很差的,而随着工业和生活对水体的污染,导致了许多水体已经不适合野生甲鱼生存了。
而且人对鱼虾的过度捕捞也是甲鱼的一大杀手,电鱼、绝户网的使用,使得水体中的鱼虾越来越少,这使得许多野生甲鱼无食可捕。
写在最后
如今有野生甲鱼的地方通常都是远离人类的活动区,并且水质较好的水体,比如大山中的小溪、一些无人打扰的野塘等等,可见人类的活动对野生甲鱼的影响是很大的。
水库中也是如此,如今许多的水库都成了灌溉、垂钓、养鱼的地方,这对于喜静怕惊的甲鱼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