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蚂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用快乐爱陪伴,激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外用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204488.html

才上一年级,孩子写字,妈妈就拿着一根棍子,在旁边监视着,孩子要是不合规则,妈妈就拿起棍子晃一晃,孩子瞟一眼继续写,这是我在一个亲戚家看到的一个场景。

“才上一年级,就要这样逼着学习了吗?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问。

“对啊,不然他不好好写啊”,这位妈妈无奈笑道,“不是说要在低年级打好基础和养成习惯?否则孩子到了高年级咋办?”

这位妈妈的道理是没错,但方式不敢苟同,在一根大棍子威逼下写作业,那种场景我看着都有压迫感,何况一个孩子?孩子在这种强压的情况下,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么?

学习,本是一件上进、美好的事情,若过让孩子将学习和“棍子”、“痛苦”联系在一起,持续时间长了,要么孩子没出几年就开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要么可能长期需要父母在一旁监视着学习。那这不是适得其反?这不是在做傻事么?

为什么就不能把学习跟兴趣、快乐、爱、陪伴这些美好的词联系起来呢?这样的话,估计也没有孩子能拒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老话,句子简单,却富含哲理。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兴趣的趋使下,孩子自然能长久专注,不需要外力胁迫。用兴趣来带动孩子学习,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看到这,大概你会说,我也知道兴趣很重要啊。但我家孩子就是对学习没兴趣啊?怎么办?

01每个孩子天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点,那么,怎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呢?

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很容易从生活点滴细节中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做,不妨尝试一个星期每天注意观察:孩子做什么事情很专心?孩子看到什么东西会哈哈大笑?孩子看到什么东西会目不转睛?孩子玩什么东西时会好奇心不断……?

记录久了,家长肯定会有所发现:比如孩子在看到昆虫时特别激动,孩子喜欢观察路边的车子,孩子喜欢看星星、太阳和月亮,孩子喜欢动手拆东西等等。

捕捉到了兴趣点,怎么用孩子的兴趣点来带动学习?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家大宝从小特别喜欢昆虫。后来,我们就经常带她去公园观察各种昆虫,比如蚂蚁、七星瓢虫、蝴蝶,还引导她帮这些昆虫拍照,把各种昆虫图片打印出来。然后和她一起上网搜资料,了解这些昆虫的结构特点、生活习性等,再帮她买了《昆虫记》等一系列图书,读给她听。她特别喜欢这些书,我们再趁机引导她从昆虫的名称开始识字,比如鹿角虫、星天牛、狼蛛等等。我们大宝最开始认识的字,大都跟昆虫有关。

我们还和孩子一起看了《昆虫世界》、《微观世界》等一系列影片,让她了解各种昆虫知识。随着她对昆虫知识的深入了解,她开始说以后要当生物学家。尚且不管以后如何,至少目前她因为昆虫喜欢上了看书、识字和探究。这不是很好吗?

这就是一个帮孩子找到兴趣点,再引导孩子用兴趣点带动学习的很好的例子。当然我这是抛砖引玉,或者大家会有更好的方法。

遗憾的是,面对孩子可能展现的兴趣火花,有的家长会无意识打压。比如,有些男孩的爸妈,可能会看到孩子喜欢拆卸,但他们却以为孩子喜欢搞破坏,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只是想拆开搞明白,里面有什么?其实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可惜的是,没有多少家长能忍受,大多数时候,要是孩子把家里的东西拆了,少不了挨一顿说。所以说,每个牛娃背后,都是家长在托举,不是没道理的。

02将学习与美好联系,比如爱、陪伴和赞美

人脑有“趋乐避苦”的倾向。本来学习就需要毅力和专注力支撑,若动不动就会因为学习问题挨批,别说孩子了,换家长自己在这样的模式下过一段时间估计也得厌学。

家长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帮孩子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吝惜自己对孩子的爱、陪伴和赞美。

人是群居性动物,做事喜欢有人陪伴。有时候,孩子不想学习,可能是因为太孤单。如果父母也在一旁一起学习,在这样的带动下,孩子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比如想让孩子画画,家长不妨自己先画起来,想让孩子学唱歌,家长不妨自己先唱起来,想让孩子学琴,不妨自己先弹起来。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外国有一群爸爸在舞蹈工作室的引导下,每天也扭动着笨拙的身体加入女儿的舞蹈行列,就是为了更好鼓励自己的女儿坚持学舞蹈。这样的精神实在可嘉。

也经常看到身边很多家长,为了引导孩子学习某一样东西,先自己学习,成了半个专家,这样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

而在孩子坚持学习过程中,不妨时常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爱他,并时不时赞美他的坚持,告诉他,“孩子你真的很勤奋、很努力”。

03观察孩子的学习特点,帮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上认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些孩子是视觉学习者,有的孩子是听觉学习者,还有点的孩子动觉学习者。

视觉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让孩子在“看”中“学”,一般情况下,让孩子看书、看笔记学习,就是这种类型。

而听觉学习,是指主要让孩子通过听老师和家长讲解学习。

但0-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处于“动觉”学习阶段,不太不适合安安静静坐着看书、听讲,更适合自己边操作边学习,通过自己触摸,观察、实验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手脑眼并用学习,而手脑协调使用也可以更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容易,也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更自信,让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

结语: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我们经常容易被大环境裹挟,过于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比如我们总是为孩子记得多少个字、背得了多少首诗、数得多少个数而沾沾自喜,而没有思考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在探索、在思考、在观察?是否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

仅仅是把知识塞进脑子里,而不懂得思考和运用,塞得再多也没用,因为知识迟早会过时,孩子要面对的是未来的世界。只有让孩子把思维的底层逻辑打好,一直保持绵延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才能帮助他更好地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更多精彩内容:

压岁钱就该家长帮收着?小小压岁钱,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好契机

男孩一二年级成绩中等,三年级变学霸,原来爷爷坚持陪他做这件事

幼师保姆懒方式带娃注重做好两点,孩子上学后专注力超强惹人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