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蓉第一眼看到玻璃柜里棕榈叶编的蚂蚱、蜻蜓,就迷上了。她从家乡江油刚来成都不久,去新开发的商业街租铺面,看见了隔壁的老师傅正在装点陈列柜。她问,这是什么?老师傅答说:是棕编。
她想都没想,就说,我想学。老师傅看着娇小瘦弱的陈金蓉说,棕编很累,需要吃苦,你确定吗?
她点点头,还是回了句,我要学。
学艺近二十年,她的手指间皮破后又结茧,她再也没留过长指甲。陈金蓉说,棕编圈内做动物棕编的女性少,其它的不敢说,但是在四川,能做全套棕编的女性只有她一个。
文
许艺丹
图
受访者提供
96编辑器
几乎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陈金蓉从家到棕编摊位,只要十分钟。
她的摊位在春熙路的一条美食街中,在遍布着火锅烤肉串串的长廊内。里面冬暖夏凉、遮风避雨,美食为伴,摊位费也不贵。三年前,陈金蓉从锦里撤到这条巷子里,甚有怡然自得的感觉。
在不用去锦官驿小学上手工艺课的一天里,每每吃完午饭,陈金蓉就从家带上用灯芯绒布裹好的一大包棕榈叶,来到摊位上。陈金蓉把布展开,将叶子在桌上堆开,就开始编昆虫。她就像被棕榈叶钉在座位上,一待就是大半天。“没带上叶子我很难受,但只要手里有叶子,一天一晃就过去了”。
陈金蓉做棕编
几片棕榈叶、一把剪刀、钳子,一根针,在陈金蓉双手的穿、拉、绕、扯、刺之间,棕榈叶幻化成山间的飞禽走兽、草里的微小昆虫。蚂蚱、壁虎,蜥蜴,蝉,蜻蜓……棕榈叶被赋予新的生命,编出来的动物栩栩如生。
陈金蓉在摊位上的时候话不多。顾客看上了物件,她抬起头说声价格,指了下付款方式,就又低下头继续编织。但如果谁要和她聊起棕编,她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般,讲不完的话。陈金蓉一边乐呵呵地说,一边手指灵巧给叶子绕圈打结,就像母亲给孩子打毛衣一样。
陈金蓉说,晒足阳光的棕榈叶叶厚饱满,最适合做综编。城市里棕榈树少,多的是蒲葵树,人们常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她笑自己,如果偶然在市内看见尚好的棕榈叶就走不动了,为了得到棕榈叶甚至着了魔。有次她听说哪个小区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建蒲葵树,塞上剪刀就开车直奔而去,翻拾着垃圾堆旁的棕榈叶,干活结束,才发现自己身上脏得不成样子。
棕编的“动物世界”
棕编蜥蜴
四月是采集嫩棕叶的最好时机。陈金蓉每年有两次开车去郫县的乡下采摘棕榈叶,等装满后备箱后再满载而归。
拿回家的棕榈叶需要用水煮、再荫干,叶子从嫩绿转为褐黄色,在作品上再涂上一层桐油,保存时间延长。但荫干后的棕榈叶在使用之前需要特殊处理。得将棕榈叶提前一天浸泡在水里后,再擦干,包裹在布里润一晚上。清晨,经水浸润的棕榈叶变得稍微柔软,但至傍晚,叶片重将变得干硬。
因此,棕编讲究一气呵成,尤其是需要组合四肢的动物棕编。
棕编老虎
棕编狮子
一只狮子的棕编就讲求快。陈金蓉在摊位上演示,先将棕榈叶去叶茎,单留下用于起头的尾部;随后将铁丝放在叶茎所在处,交叉着将两边的单层粽叶打套结,编出一半躯干;再手眼并用,边撕粽叶边缘调整叶片宽度,边编出长度、起伏曲线完全一致的另一半躯干,最后编出两手两脚。必须要趁着叶还湿润时,将动物的四肢躯干用胶水黏在一起,不然会失去可塑性,很难黏合得毫无空隙。躯干的造型则来源于叶片中央铁丝的弯折之间。
一件棕编作品所用的叶子数目不计其数。在编完之后,陈金蓉需要费力剪去多余的铁丝。时间一长,她的大拇指得了腱鞘炎。
“从找棕榈叶,到编成作品,再到卖出去,总是在等”,一只小的棕编昆虫也不过25元,是什么让陈金蓉在坚持呢?答案似乎都藏在她谈起棕编时眉飞色舞的神情中。
陈金蓉从小就爱做手工,也静得下来。
她的老家在江油乡下,当邻居家的小孩都在田地上疯跑时,小陈姑娘更爱待在家里,看着教“勾勾针”的电视节目跟着勾裙子、小帽子,或者有时去草地里看搬家的蚂蚁。下雨时,道路变得泥泞,小伞也遮挡不住雨水。小陈琢磨了下,回家把一个长条口袋,用剪刀剪裁,穿针线缝补,做出一件小孩可用的雨衣。
时光流逝,会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世间万物带给人最初的感动,却会历久弥新。就像日后陈金蓉在成都街头看见精美细致的综编昆虫,就仿佛看见了童年时候蹲在地上看见的小蚂蚁,倍感亲切。
陈金蓉的工作台
两千年初,华兴街新开了一排商业店铺,等待店主入驻。陈金蓉去租看门面时,注意到隔壁,一对老师傅一男一女正在为玻璃柜贴不干胶。她热情地过去帮忙,一眼就看到了玻璃柜里陈列着用叶子编就的各式昆虫。一来二去,陈金蓉和老师傅也熟络了起来。
老师傅正是四川新繁综编的老手艺人阙爱军。陈金蓉决定拜师,阙爱军也从隔壁铺面搬到了陈金蓉的店里。
棕编打斗图
乌龟战螃蟹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编手艺自古有之,在四川最有名的是成都市新都区的新繁棕编。新繁棕编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有年的历史。民国初年,棕编凉帽在四川流行。
棕编在年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金蓉事后说起与师傅相遇,认定这一切都是缘分。在家乡生活这么多年,她在已经接近三十岁的年纪,才终于与棕编相遇,她决定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去。
乌木店内来的人不多。大多时候,师徒俩就坐在店内的乌木茶桌边编上一整天。传统新繁棕编主要用于草鞋、草帽等实用品的制作,陈金蓉独爱的是编织动物。
棕编企鹅
棕编公鸡
师傅先教小的昆虫,再教大的。先教单层单编,再教双层,乃至多层双编。棕榈叶层数越多,手上使的劲越大。师傅在旁边做,陈金蓉就在旁边跟着编。师傅编完,她也能交出成品。陈金蓉似有天赋,她很自豪地说,“最初学习的时候,没有一件报废过的”。每一匹叶子都物尽其用,每个作品都竭尽全力。当学习的作品堆满整个鞋盒,师傅拿去帮陈金蓉卖了元,而陈金蓉把这收入交给了师傅。
棕榈叶粗糙,每次撕、弯、绕、拉都在指腹中摩擦,陈金蓉的指甲缝长了许多倒刺。白天还未知觉,等到夜深人静时,陈金蓉才感到手指疼痛。痛的时候,她躲在被窝里也想哭,但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群鹤图》
学更大的动物棕编更是磨人,学到编制蛇头时,陈金蓉碰到了瓶颈。眼镜蛇蛇头的弧度从脖子到头部至嘴,轮廓由细到宽再收住。每打一个套结,就要换一匹叶子。但不管如何调整编法,陈金蓉都很难表现出流畅的弧度。她气得当下立誓,不编出来她就不去吃饭。哪想到,当天,陈金蓉终于编出了自己满意的蛇头。
陈金蓉爱蹲在地上做,叶子堆在地上,便于她挑选想要的叶子,常常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9年,她为了参加一次比赛,整整一个星期未出门。做出的丹顶鹤被装在透明玻璃的盒子里,伴有青绿色的粽叶,似有丹顶鹤在树林间闲庭散步。最终,努力得到了回报,她的《鹤立鸡群》获得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二龙戏珠》获得铜奖。
她说我就这性格,“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学习棕编胸有成竹的陈金蓉,这些年最慌乱的时候是在新加坡参展时。
陈金蓉学了不到两三年。届时,新加坡举办中新文化交流,挑选她作为手艺人去新加坡参展。她在展会现场遭遇了一个难题,有人向她订购,她从来没做过的棕编老鹰。
陈金蓉去新加坡参加活动
她慌忙搪塞道,自己没有带足够的叶子过来。但对方执意想要这件作品。陈金蓉心想走出国门,就不仅是代表自己,便硬着头皮答应了。隔天,她就跑去一家工艺店中观察一只草编老鹰一整天,看它的形体构造,第二天构思其编法,第三天在展会的摊位上编了一整天。最终对方看见这件作品的时候很满意,陈金蓉也松了口气。
去新加坡参展,也让陈金蓉开始琢磨实现棕编精细化开始装裱。新加坡时任的财政部长生肖属鸡,陈金蓉和上海的手艺人,准备带上棕编公鸡作为礼物。当时的棕编作品均无包装,手拿一只棕编公鸡实在逗人发笑,上海手艺人便向陈金蓉支招,可将作品放在木质底座上。“最后的效果很好”。
陈金蓉送给新加坡财政部长棕编公鸡
这样一来,陈金蓉回国后就开始琢磨棕编的包装。她将棕编放进玻璃框里,像画作一般包装起来,成为她的棕编创新之处。
年,陈金蓉获得成都市新繁棕编非遗传承手艺人的称号,陆陆续续在学校里上课,目前主要在在感到欣慰与满足之余,她更多感到的是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责任。
向她拜师学艺的学徒不少,但陆陆续续都放弃了。她不建议年轻人全职做棕编手艺,因为靠这门手艺很难养家糊口。当年,陈金蓉看着师傅凭借手艺在成都很难养家,就去山西的餐饮店里做棕编,而后又辗转回到成都宽窄巷子,经济条件才有所改善。陈金蓉说,做手艺,平台很重要。手艺可以慢慢学,但维持生活更加重要。
非遗进校园
做手艺,她有时全凭说到做到的一口气。陈金蓉在今年5月经历了一场车祸,骑着单车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辆电瓶车撞到整个人腾空,后脑勺着地。她失去意识了好一阵,医院照CT时却无大碍,留下手臂一层淤青。第二天,她还是硬撑着去参加主办方安排好的活动。“如果我不去,其他手艺人又早已有了安排,主办方该怎么办呢”,她带着认真的语气,郑重其事地补充。
学艺近二十年,她的手指间皮破后又结茧,她再也没流过长指甲。陈金蓉说,棕编圈内,做动物棕编的女性少,其它的不敢说,但是在四川,能做全套棕编的女性只有她一个。
一天又过去,待到晚上十点,商店打了烊,陈金蓉摊位上布里裹着的棕榈叶已所剩无几,新的作品就摆在脚边的鞋盒里。陈金蓉最近颇有灵感,做出了螃蟹、蝎子、狮子等从前没有做过的动物。包好最后的叶子,她熄掉摊位上的灯,回家。
非遗进社区
日复一日。
“我似乎也没什么业余爱好,主要爱好和业余爱好都是棕编”,她说,她很感激做棕编让她有了自己的圈子,让她找到一辈子都想要做的事。
96编辑器
蓉漂人物问卷
陈金蓉
成都市新繁棕编非遗传承人
Q:你为什么来成都?
A:0年,跟爱人定居在这边
Q:你最喜欢的一道成都菜?
A:视野更开阔,舞台更宽,不来就学不到棕编
Q:你最喜欢去成都哪个地方?
A:没时间去耍
Q:你最钦佩的人是谁?
A:比较多,比如师傅或者陶蓉姐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心态挺好的,棕编越做越有感觉
Q: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