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聚焦3D视觉感知产品研发的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比中光”)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了“3D视觉第一股”。
奥比中光原计划募资18.63亿元,其中,17.63亿元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奥比中光此次发行价为30.99元/股,发行.1万股,募资总额为12.39亿元,相比之前的18.63亿元的募资计划缩水不少。
今日上市后,奥比中光盘中最高涨幅超57%,达48.9元/股,市值接近亿元。截至收盘,奥比中光股价回落至43.03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8.85%,市值.12亿元。
坚持自主研发,成就国内3D视觉传感器龙头
根据招股书显示,奥比中光的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在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
同时,奥比中光也是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技术系统性研发,自主研发一系列深度引擎数字芯片及多种专用感光模拟芯片并实现3D视觉传感器产业化应用的少数企业之一,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
奥比中光于年定制开发了第一代用于结构光3D视觉传感器的深度引擎芯片MX,并于年、年推出了第二、第三代深度引擎芯片MX、MX,公司的新一代深度引擎芯片MX也已处于量产流片中。此外,奥比中光研发的iToF感光芯片正处于待量产中,同时正在研发AIoT数字算力芯片、dToF感光芯片的技术储备。
在光学研发方面,奥比中光逐渐向难度更高的微纳光学方向发展,主要有两个研发方向,一是高性能DOE,目前已量产塑料材质的DOE,正在进行玻璃材质DOE的技术储备;二是光波导,正在研发当中,作为技术储备。
在算法研发方面,奥比中光对于底层算法,公司制定了算法IP化、算法平台化双向技术路线,对已有算法不断进行优化与迭代。目前公司已量产结构光深度引擎算法、iToF深度引擎算法、双目深度引擎算法,算法均实现了芯片IP化,同时这三种底层算法仍在不断优化与迭代以进行技术储备。对于应用算法,公司面向多元化市场需求,找准行业痛点,攻克共性关键应用算法,已商用骨架跟踪、图像分割、三维重建、机器人SLAM等算法,算法均可以实现在不同平台进行落地,正在开展扫地机SLAM、大场景三维重建、实景导航等算法的技术储备。
截至报告期末,全球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量产的公司仅有苹果、微软、索尼、英特尔、华为、三星和奥比中光等少数企业。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奥比中光基于iToF技术的3D视觉传感器在年末刚上市推出,dToF、Lidar技术于年布局,目前仍处于在研阶段,新技术平均研发周期2-3年左右。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索尼、三星、华为已基于iToF或dToF技术推出产品并得到应用,Lidar(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之一,国内外多家企业也已发布产品。公司的iToF、dToF、Lidar等技术的研发及上市滞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在市场方面,自年底量产以来,奥比中光已先后服务全球超过1,家客户及众多的开发者,包括OPPO、蚂蚁集团、捷普、牧原、中国移动、Matterport、贝壳如视、江博士等行业龙头。
具体来说,消费电子市场是3D视觉感知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奥比中光在年为OPPO旗舰手机FindX提供了前置3D结构光技术,在年5月为魅族旗舰手机17Pro提供了后置ToF系统解决方案。年3月,又为魅族5G旗舰新机18Pro提供ToF一站式量产方案。目前,奥比中光还在加快屏下3D视觉感知技术方案、增强型ToF技术方案等技术研发,解决手机、平板3D视觉感知能力从硬件系统设计、量产制造到应用开发与落地的一系列难题。
在生物识别市场中,公司是该领域先行的硬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在金融支付领域,早在年公司便为支付宝提供硬件支撑,年助力支付宝率先实现了线下3D刷脸支付的大规模商用;年,公司又与中国银联共建“3D视觉联合实验室”,推动3D视觉感知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公司线下支付3D视觉传感器及设备出货量超百万台,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在新兴的3D人脸智能门锁、门禁行业,公司与凯迪仕、德施曼等头部门锁企业达成合作并实现量产上市,并针对智能门锁的功耗、FOV、算法等需求持续优化,增强在该领域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在AIoT市场中,公司已服务全球超过1,家客户,在3D空间扫描、服务机器人等场景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化应用。在3D空间扫描领域,公司为Matterport、贝壳如视的网上VR看房提供3D视觉感知技术,并为惠普SproutPro一体机提供3D视觉传感器。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是国内主要3D视觉传感器提供商,Jabil(捷普)、优必选等头部机器人企业均是合作客户。
在工业市场中,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覆盖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10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和在线检测场景,其中年推出的TubeQualify三维光学弯管检测系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弯管零件光学3D检测系统,并成为全球三大汽车弯管生产企业之一日本三樱的设备供应商。
受疫情影响,营收及净利持续下滑
招股书显示,年至年间,奥比中光的营收分别为5.97亿元、2.59亿元及4.74亿元;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01亿元、-6.28亿元和-3.3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4万元、-2.30亿和-3.02亿元。
奥比中光表示,年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之后,年度较年度下降56.62%,主要系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终端应用于线下支付的3D视觉传感器需求暂时性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线下支付场景需求逐步恢复,同时服务机器人、智能门锁等细分场景渗透发展,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83.11%。
至于净利润的持续亏损,奥比中光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
(1)公司3D视觉感知相关产品仍处于市场发展期初期,目前仅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尚未大规模应用,因此公司收入规模相对较小;
(2)公司为巩固和扩大公司当前市场地位和积极应对未来技术与市场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研发方面按照“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进行技术研发储备,同时积极应对未来技术与市场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投入相对较多,研发费用金额及占收入的比重较高;
(3)为进一步激励核心骨干研发、管理和市场人员,公司于报告期内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进行股权激励,确认较大金额股份支付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
(4)在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线下零售受到较大的冲击,3D视觉感知技术在线下支付应用场景的渗透步伐放缓,导致公司产品在生物识别领域的销售相应暂时性下降,从而导致公司年收入下降。
对于年上半年业绩,奥比中光预计营收为1.68亿元到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2亿元增长4.02%至26.93%;预计净亏损为1.02亿元到1.2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奥比中光预计未来3年左右年度营收有望达到14.9亿元,同时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3D视觉传感器为主要营收来源
从奥比中光的主要产品收入结构来看,3D视觉传感器一直是奥比中光的主要营收来源,报告期内,在总营收当中的占比分别为86.84%、71.28%和76.65%。相比之下,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所贡献的营收相对较少。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AstraE一直是奥比中光的销量最大、销售额最高的产品。年的销量为66.80万台,销售额为.60万元。
(单位:万元、万台、元/台)
前五大客户占比近50%,蚂蚁集团为第一大客户
报告期内,奥比中光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在年总营收当中的占比较高,达到了69.88%,此后的和年度则均低于50%。对于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不高。
具体到前五大客户的变化来看,蚂蚁集团一直是奥比中光的前五大客户,并且贡献的营收和在总营收当中占比也是在持续提升。年,蚂蚁集团已经是奥比中光的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达到了26.64%。需要指出的是,蚂蚁集团投资并间接持有奥比中光部分股权,构成关联交易。
另外,蚂蚁集团的大股东也是奥比中光的大客户。报告期内,奥比中光对阿里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96万元、4,.99万元和1,.47万元,占比分别为6.77%、18.52%和2.81%。
此外,奥比对其他线下支付细分场景主要客户商米科技、禾苗通信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21,.77万元、1,.25万元和5,.61万元,占比分别为35.45%、5.55%和11.56%。
奥比中光表示,公司3D视觉感知产品最终应用于支付宝刷脸支付应用生态的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7.13%、51.70%和53.13%,占生物识别业务领域线下支付细分场景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9.63%、92.30%和98.05%。报告期内,公司向上述客户销售的产品均应用于生物识别领域,不涉及AIoT等其他领域。
报告期内,奥比中光对OPPO销售收入分别为4,.32万元、.92万元和90.85万元,占比分别为7.17%、1.15%和0.19%,主要提供基于结构光技术产品,应用于旗舰手机FindX前置3D视觉传感器,该款手机已于年6月停产,双方暂未有新机型合作,因此公司对其收入规模大幅降低。公司从年开始通过对魅族旗舰机17Pro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于年3月发布的新一代旗舰机18Pro提供基于iToF技术的后置3D视觉传感器。年和年,公司对魅族科技销售收入分别为29.53万元和.41万元,占比分别为0.11%和1.95%。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低于20%
奥比中光的3D传感器的制造需要用到通用感光芯片、电子器件、自研芯片、激光发射器、镜头、结构件、滤光片、衍射光学元件等众多零部件。
按合并口径统计的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在年达到了.25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为27.23%。之后的和年,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均呈下滑趋势。年的前五大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已降至.42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为已降至13.26%。
对此,奥比中光表示,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相应原材料采购金额增长较多。年,公司以消化前期备货芯片(含通用感光芯片、自研芯片)为主,对外采购较少。年下半年,公司消费级应用设备中的刷脸支付设备从ODM模式转变为委外加工,自采的结构件、电子器件增加较多。
具体到核心部件的供应商来看,-年,思特威、深圳市京鸿志电子有限公司一直是奥比中光通用感光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年新增了骏龙科技和擎亚科技为通用感光芯片供应商。
其中,擎亚科技成立于1年,主要代理三星通用感光芯片,公司根据魅族手机项目需求采购该款通用芯片,年该手机项目实现批量交货,对其采购金额较大。
Lumentum则一直是奥比中光激光发射器的主要供应商。
在自研芯片代工方面,AlchipTechnologiesLimited为奥比中光主要用于OPPO的旗舰机FindX的MX芯片的代工商。但由于年的采购额较低,因此为进入前五供应商。GlobalUnichipCorp.为奥比中光自研的MX芯片提供芯片代工,MX应用于各主要型号的3D视觉传感器,报告期内采购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TowerSemiconductorLtd.系全球前十晶圆代工厂之一,为公司iToF专用感光芯片提供芯片代工,年公司iToF芯片成功量产,批量采购金额较大。
星源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4年,为公司提供刷脸支付设备显示屏结构件,年下半年公司刷脸支付设备生产从ODM模式转变为委外加工,自采结构件,对其采购金额较大。
研发投入占比超80%,研发人员占比超60%
奥比中光-年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3.70亿元、2.86亿元、3.88亿元,在营收当中的占比分别高达62.06%、.68%、81.73%。即使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也分别高达32.46%、96.50%和72.05%。
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名,占比62.79%,其中博士58名(含18名博士后),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广东省珠江人才7名、各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6名。
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项、美国专利27项、PCT项;取得授权专利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项、美国专利授权9项。
实际控制人为黄源浩,拥有68.60%表决权,蚂蚁集团为第二大股东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黄源浩直接持有奥比中光30.25%的股份,通过奥比中芯、奥比中瑞、奥比中鑫、奥比中欣、奥比中诚、奥比中泰合计控制发行人9.45%的股份。黄源浩合计控制奥比中光14,.6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9.70%,为奥比中光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另外,根据《公司章程》约定的特别表决权机制,黄源浩持有的8,.00万股为A类股份,发行人的其余股份为B类股份。每份A类股份的表决权为每份B类股份表决权数量的5倍。除表决权差异外,A类股份与B类股份具有的其他股东权利完全相同。因此,除修改公司章程等特别表决权限制事项外,黄源浩可直接和间接支配奥比中光68.60%的表决权。
根据招股书显示,黄源浩为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年出生,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相继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位及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在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瑞尔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SMART(Singapore-MITAllianceforResearchandTechnology)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光学测量泰斗MichaelY.Y.Hung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吕坚、麻省理工学院GeorgeBarbastathis教授等,是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国际知名光学测量专家,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40人”光荣榜。黄源浩先生的主要工作经历包括:于年回国创办奥比中光有限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现任发行人董事长、总经理,也是发行人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蚂蚁集团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奥比中光13.56%的股权,为奥比中光第二大股东。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