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https://m.39.net/disease/a_6239962.html前言: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蚂蚁三轮巨额融资
以年支付宝成立为起点,蚂蚁集团经过了长达16年的发展,历经3轮巨额融资,一步步走向IPO前的万亿估值。在此期间,蚂蚁集团的业务布局也历经多次变迁,从支付宝起家时“颠覆银行”的豪言壮语,到“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的退守,再到打开大门、让金融机构进来分食流量。但一直不变的是,在“去金融”转型“科技”的道路上,蚂蚁集团盈利仍依赖于金融业务。
说起蚂蚁上市,不得不提蚂蚁集团的融资历程
第一次:年7月,蚂蚁集团进行A轮融资,融资金额约合18.5亿元,对应的公司估值为亿美元。此次融资是众多“国字头”企业进入蚂蚁的开场。在这次融资中引进了11名股东,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国家企业,也逐渐打响了蚂蚁集团的名声。
第二次:年4月,时隔一年多,蚂蚁集团宣布完成B轮融资,尽管融资金额增至45亿美元,但估值增长并不明显。此次领投方依然是“国家队”,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所带领的投资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前两轮的融资都未放出太多的消息,相当低调。这是由于蚂蚁集团前两轮的融资估值其实对投资人都打了较大的折扣。商业圈内的人都是精明的商人,终究是利益使然,既是为了融资开拓研发,更是为了打响企业的名声,使之在之后的“大风大浪”前都有足够的底气面对。
第三次:年6月,蚂蚁集团C轮融资高达亿美元的估值,让此前国内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最终蚂蚁集团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选择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华平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等一批海外机构,融资额达到亿美元。
仅三年时间,蚂蚁集团的估值由亿抬升至亿美元,不难从中看出蚂蚁的市场潜力和爆发力,前两轮融资的股东在三轮融资中享受着估值提升所带来的收益。
蚂蚁集团实际盈利依赖金融业务
蚂蚁集团的业务起点是支付宝,自年支付宝成立以来,就向外界传达了要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豪言壮语。但实际上,蚂蚁集团的业务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和波折。一个月前,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集团,似乎正是向外界传达出想要上市的预告,这是极具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为“去金融化”画上句号。
截至目前,蚂蚁集团集齐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金融资产交易所、商业保理、担保、基金销售、保险代理、个人征信等诸多金融牌照,这样的牌照数量,距离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也不过是一步之遥。但在年3月,蚂蚁集团宣布定位转移,否定了之前说过要完全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誓言。既是蚂蚁集团在此后的发言中一再强调自身的技术属性,并否认其金融野心,但年央行仍然将其纳入了金控集团模拟监管试点企业。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披露的服务费数据,蚂蚁集团年、年、年、年以及年前三季度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90亿元,-19亿元,亿元。蚂蚁集团虽也致力于科技研发,但依旧在金融领域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实际盈利也主要依赖于其公司的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