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昆虫,其中甚至有不少昆虫都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最不起眼的蚂蚁自然也在其中,毕竟蚂蚁体型太小,又没有像蚊子、蜘蛛那样,时不时通过通过攻击人类来提高自身的存在感。
大家好我是飓量,但是小小的蚂蚁也有极大的潜能,通过团结合作能够搬得动比自己体型大许多倍的食物,频繁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不管是一只蚂蚁也好还是一群蚂蚁也罢,如果故意在蚂蚁周围用笔画上一条很明显的圆圈,蚂蚁往往会像在监牢里一样根本就走不出这个神奇的圈,然后往往会在这个圆圈里不停尝试,最后精疲力竭之下死亡。
面对这个现象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蚂蚁明明只要随便朝一个方向一直走不就可以逃离了,但是很可惜蚂蚁做不到,而蚂蚁之所以做不到,其实还是由蚂蚁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大部分的蚂蚁其实视力都很差,最多也不过只能分辨十几厘米内物体的大概形状,据说就算我们站在蚂蚁面前,蚂蚁看我们就好比如我们站在很遥远的地方,去欣赏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一样,除了一片模糊外什么都看不分明,但是虽然蚂蚁视力不行但是生活总还要继续,因此,蚂蚁为了能够更好地再这个世界生存,早就进化出了敏锐的嗅觉以及触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在日常交流中蚂蚁由于没有自己的而语言,因此都是通过头上的触角来传递信息,而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接触方式,因此蚂蚁的超强触觉就排上了用场,同时蚂蚁视力不好,但是在平常我们也能看见蚂蚁有条无紊地行走,其实蚂蚁凭借的是自己敏锐的嗅觉,通过外界或者同伴身上的气味,判断周围是否有危险,如果周围一切正常的话,那么蚂蚁就需要通过气味判断应该走什么方向。
根据蚂蚁这种奇特的特性,有不少科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自己的猜测,但是最权威的说法还是认为外界气味的干扰。,蚂蚁在行走的时候是依靠外界不同的气味或者同伴的气味,如果我们给蚂蚁画个圈,蚂蚁的嗅觉就会被我们的铅笔或者水笔的气味所干扰,当蚂蚁无法再通过嗅觉判断方向、同伴的时候,就如同我们人类的眼睛瞎了一般,如果没有其他蚂蚁的帮助那么就等于和蚁群失联。
同时没有任何人或者动物教过蚂蚁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分析,失联后的蚂蚁内心慌乱想要尽快逃离这座“地牢”,因此,便会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起能够逃离这座自然的监狱,但是结果其实显而易见的了,如果不提起勇气走出这一步那么当蚂蚁陷入无限循环的螺旋中,那么,离死亡其实也不远了。
除了嗅觉之外蚂蚁的视力也是蚂蚁走不出去的原因,蚂蚁的视力非常差,我们用笔画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圆圈,在蚂蚁眼中其实就是一个模糊的镜像,换句话说蚂蚁可能不是走不出去,而实际上是不敢走出去毕竟外面模糊一片,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危险秉持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因此被禁锢的蚂蚁只能在圈内打转,以期出现逃脱的迹,科学家们最终将蚂蚁的这种特性取名为“自杀螺旋”。
蚂蚁的这种自杀螺旋现象在兵蚁中最为常见,毕竟在蚂蚁的大群体里基本上最忙碌的就是兵蚁,如果兵蚁在外出觅食的时候与同伴走散,或者被外界气味干扰闻不到同伴的存在,那么迷茫的兵蚁将将会一直在原地转圈,直到能够再次闻到熟悉的味道,到目前为止根据相关科学家发现,兵蚁在迷失方向后旋转直径能够达到米,这样的圆圈,纵然蚂蚁爬上一圈都要两个半小时了,更何况迷路的蚂蚁不止转一圈,这么大的运动量也难怪蚂蚁会在原地旋转中死亡,也难怪科学家们称为“死亡螺旋”。
然而蚂蚁的神奇之处在不仅如此,大家是否有想过原来蚂蚁也会种植物,在南太平洋裴济群岛的一些蚂蚁,可以像我们的农民伯伯一样撒播六种植物的种子并给其施肥,但是蚂蚁种植物可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栖息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对于蚂蚁还是有保护作用的,毕竟很多蚂蚁的天敌基本上都是从蚁穴或者野外,一般都不会从植物身上找,据说蚂蚁早在万年前就学会了耕种,这是什么概念,蚂蚁不仅比人类历史更加悠久,甚至就连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技能蚂蚁早就学会了,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照这么看来,我们人类最初在茹毛饮血的野蛮时期,不起眼的蚂蚁早就先我们一步进入了农耕社会,自诩最高文明的人类曾经还有一段时间落后于蚂蚁。
总而言之在蚂蚁群体中,我们能够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地将画地为牢用在蚂蚁身上,其实还是借助了蚂蚁本身的生理缺陷,但正所谓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往往会再给你开一个窗,蚂蚁虽然视力不行,但是嗅觉和触觉在自然界中无人能敌,更重要的是蚂蚁还有团结和勤劳优良美德,凭借着这个优势蚂蚁才能在如今这么危险的世界中生存,才能历经那么久远的时间,依旧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的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