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9.html当你的孩子出去玩时,总是爱捡些石头、瓶瓶盖盖、捉小虫、“沾花惹草”,你是何反应呢?
我常见的父母反应是这样的:
孩子捡起石头兴冲冲的跑到父母身边来,父母一脸不耐烦:一块破石头有什么好看的,脏死了!孩子的手里捏了一只蚂蚱,父母嫌弃道:真恶心,快点扔掉!当孩子扯草玩的时候,父母赶紧制止:别弄伤手了!为什么我们反感孩子玩这些东西?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1、你见不得孩子高兴。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做《学习的格局》,作者*静洁有一个这个的观点让我感触很深:不管你承不承认,即使是父母,也经常会有见不得孩子高兴的心思,因为他们觉得孩子高兴就是在玩。这种父母把学习当做艰苦的事情,认为学习根本就不会产生乐趣,他们自己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自然而然的换位思考,觉得孩子也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件苦差事。所以,看到孩子高兴,他们就觉得孩子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学习怎么可能那么高兴!
在父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觉得学习是件开心的事都难!学习的乐趣都被父母给磨灭掉后,父母反过来怪孩子不爱学习。
父母们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很多——钻研后的成就感、与书中人物的感同身受、甚至高分的虚荣,都给人极大的快感,而且,孩子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思想才最专注,学习效果也最大,所以,你见不得孩子玩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你见不得孩子高兴。
2、父母眼光狭隘,忽略了孩子整个成长过程本身也是探索的过程。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孩子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一旁的妈妈拉着他回家,一边拉一边数落: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就想着玩儿,赶紧回家写作业!
什么是务正业呢?孩子的正业就是学习,务正业就是要坐在那里一心一意的写作业、看书吗?这也许是很多父母眼中的唯一求知形式吧。
看书、写作业确实是求知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所以才会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箴言,实践得出的知识更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人的一生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做错了事情得到的教训,反而都变成智慧的结晶。孩子的成长整个过程就是接触新鲜事物不断认知,然后产生智慧的过程。
甚至这个过程比学习看书、写作业更重要。它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心理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只学学校的应试,不足以培养孩子的心智。
孩子的三观不仅在看书学习中建立,更多是来自于父母以及周边人物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学历很高,素质却很低,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这些东西确实有些脏,也可能存在一点危险性。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父母干脆一刀切,直接不让孩子玩了。
如果你支持孩子捡石头、捉昆虫、观察花草这些小爱好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1、有可能获得一项专业技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什么都快。孩子的兴趣大多来源于好奇心,但是从兴趣转成一项成熟的技能,却和父母的认可和支持分不开。
达芬奇小的时候就对绘画很感兴趣,因为画画得不错,父亲会给他接一些给人画画的活。达芬奇12岁时,他的父亲接到了一个给盾牌设计猛兽的活,达芬奇设计的这个猛兽,结合了龙、狮子、马、狗等各种动物元素,十分威武,达芬奇的父亲一看,太好看了!不卖了,他随便在市场买了一个设计给客户交了差,把达芬奇的作品收藏了起来。
一个12岁孩子设计的作品,父亲竟视若珍宝的收藏起来了。这是对孩子最高的认可,相信达芬奇的绘画技艺能达到巅峰造极的地步和父亲对达芬奇绘画事业的支持和认可密不可分。
如果说达芬奇的绘画是一份应予以支持的“正业”,达尔文每天泡在花园和小虫子打交道可真算得上“不务正业”了。达尔文小的时候就对昆虫特别感兴趣,经常在花园一呆就是一天,观察昆虫和花草时总是弄得全身都是泥浆,他的爸爸和现在很多父母一样,觉得达尔文就是在玩,对这样一个“胸无大志”只愿和小虫子、花草打交道的儿子毫不抱希望。
与爸爸不同的是,达尔文的妈妈十分支持他,不但在爸爸面前为他辩解,还经常在公园陪着儿子捕捉昆虫观察,妈妈的支持和对兴趣的热爱支撑着达尔文日复一日的钻研,也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昆虫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会形成一个慰藉一生的爱好。
如果兴趣无法发展成专业技能,成为一项爱好对孩子的人生也好处颇多。
曾看过一个新闻,河南周口有一位叫赵献礼的奇石的收藏爱好者,已经收藏奇石20多年,他收藏的石头的样子都很像各种食物,当他把石头摆上餐桌,一桌“奇石宴”就形成了,所有的石头能摆的菜品多达一百多道,样子全部栩栩如生,难辨真假。当时我很感叹,如果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吧。
对赵献礼而言,他才不管什么艺术不艺术,他只是喜欢,他笑着对记者说,每次出门都留意一下,20多年就积攒了这些作品了,他就是觉得像食物的石头特别有意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身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纷繁的社会里想活得多洒脱,不是看你有多成功,而是看你是否还有发现生活的美的能力,还能不能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像孩子那样,捡到一块花纹奇特的石头也能视如珍宝高兴半天,如果你能随时随地都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能够很享受的活在人间的乐趣,内心充满喜乐安宁,日子怎能不充实和开心!
这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力量。所以,支持孩子的爱好,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帮助孩子培养一个爱好,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父母老去,孩子在莫大的挫折面前,能慰藉他的很有可能也只有那些“不务正业”的爱好了。
那么,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捡石头
如果孩子爱捡些石头把玩,甚至要求带回家,父母可以这样做:
询问孩子为什么捡这块石头?它有什么特殊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石头上面的花纹、形状等;鼓励孩子延伸关于石头的知识,如石头可以用来干什么?它的成分是什么;认可并称赞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孩子提出了要把石头带回家,父母应该尽量满足...有些父母可能会疑问:如果孩子总把石头、瓶瓶盖盖捡回来,那家里不都成“垃圾场”了。其实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半年或者三个月甚至一个月清理一次不要的玩具,由孩子决定要留下哪些玩具。
2、捉小虫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捕捉昆虫,父母可以这样做:
给孩子买一个昆虫观察器,陪伴孩子到野外去找虫子,买一些关于昆虫的书给他,在野外遇到不认识的昆虫拍一个小视频回家,对照着书来看它是什么?有什么习性?3、观察植物。
植物与昆虫是一样,拍照、视频,回家辨认和学习都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制成标本,保存留念。
写在最后: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来自麻省理工的两个经济学教授,原因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写下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揭示了贫穷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孩子的贫穷,很大原因是父母贫穷,父母的穷人思维影响了孩子对事物的看法:
只